2009年9月26日 星期六

遷村重建路 生態旅遊永續原民文化

 

88水災屏縣原民遷村重建系列(1)【摘要9.26.2009中央社 郭芷瑄 屏東縣】不少原住民部落,因莫拉克風災而面臨遷村問題,但遷村後的文化傳承讓學者等憂心,屏東科技大學森林系助理教授陳美惠今天說,發展生態旅遊是兼顧文化、生態和經濟最佳途徑。


陳美惠輔導霧台鄉阿禮部落,發展生態旅遊 1年多,阿禮生態旅遊已邁步走,不料慘遇莫拉克風災摧殘,阿禮被鑑定為不安全部落,阿禮部落面臨遷村問題,讓部落裡魯凱族人憂心忡忡,擔心文化斷層。在部落裡接受陳美惠輔導,經營民宿和生態旅遊的包泰德和古秀慧夫婦說,「我們接受山上不能再開發要求,但不能限制我們回山上活動」。


阿禮,是魯凱族裡唯二沒有遷過村的原始部落,風災中只在下部落有損壞,上部落沒有受創,這樣一個台灣難以找到遠離塵囂的桃花源,及擁有原始部落文化地方,如果面臨遷村,要保存原貌及文化,最佳的途徑就是發展生態旅遊。


一直以社區林業及生態旅遊為主要研究及教學方向的陳美惠說,造訪許多原鄉部落,看到政府投入相當多的經費建設原鄉部落,發展觀光產業,但成效有限,年輕人還是不回鄉,主要就是過度的硬體開發,忽視長期培力居民。歡迎牌樓、駁坎圖騰,涼亭、步道、欄杆到處是複製,使部落景觀失去差異化。部落的美在於遠離塵囂,接近原始自然的環境、獨特的異文化、淳樸的民風,這些可貴的特質未加強發揚。


年輕一輩無法與長輩一起生活學習,當年長者逐漸凋零,原住民的山林智慧、部落文化的傳承產生斷層,而原住民族的山林知識體系,及特有的部落文化消失,將導致部落失去魅力,發展觀光的本錢也沒了。生態旅遊是未來觀光的趨勢,原住民文化是台灣最有魅力的觀光資源。


原鄉部落大多接近國家森林或國家公園區,管理單位應設法創造山林巡護、保育、監測的工作機會,並培力部落組織承接這些工作,這是最直接的幫助,也是原鄉部落發展生態旅遊的基礎。原住民樸實和幽默的天性,是最佳的解說員,要同時培力部落發展生態旅遊或特色產業,這些工作需要長期深入的去做,更要有長期輔導與陪伴。


原住民長期被動的接受建設與補助,並非是經由部落居民參與、溝通討論與共識凝聚之後所產生的持續性行動,部落很難發展;原住民的遷村不能以「快」來解決,要讓他們先回部落看看自己的家,再思考、討論未來的方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