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9月25日 星期五

生物學的歷史76 難以治好的病毒疾病(下)

 

徐弘毅:

1.       治療病毒所引發的疾病有二種方法:疫苗抗生素

2.       有許多種病毒引起的疾病,例如天花,確實做到透過疫苗而達到有效滅絕疾病發作的成果,但還是有一些很嚴重的病毒疾病,例如愛滋病,尚未研發出疫苗。

3.       病毒引起的流行性感冒,也有疫苗可以預防,只是因為流行性感冒的病毒會變種感冒,年年不同,所以流行性感冒的疫苗無法像天花、麻疹、小兒麻痺的疫苗那樣,注射幾劑就一勞永逸,而需要依照每年新流行的病毒種類,重新注射。

4.       抗生素對病毒的治療範圍,主要是在組織液。如果病毒入侵到細胞內,受到宿主細胞的保護,那麼,抗生素就很難接觸到病毒而殺死它。

5.       少數可以有效對抗病毒的抗生素,毒性通常比較強,容易導致嚴重的副作用,這很可能是因為,那些有效治療病毒的抗生素,對宿主細胞也有傷害性。

6.       人類免疫系統對抗病毒的手段─抗體吞噬細胞,與抗生素的道理有些類似;在病毒還沒有進入細胞,或從某個細胞轉移到另一個細胞的過程中,抗體會攔截病毒,把它們團團包圍起來,不讓病毒繼續入侵其他細胞,無法活動的病毒就這樣逐漸失去毒性;吞噬細胞,則是在這個過程中吞吃掉病毒。

7.       另一個手段是受感染的細胞,自己通知其他細胞警覺,受感染細胞發出的警訊就是干擾素未受感染的細胞接收到干擾素的訊號,就會製造對抗病毒的蛋白質;

8.       細胞知道自己已經受到病毒感染,並且確定自己沒有能力消滅病毒,就會在細胞膜表面舉白旗,也就是產生抗原,請胞殺細胞把自己殺死,犧牲小我,完成大我。

9.       社會上有許多不正確的想法就像病毒,會使整個族群變得不健康。因此,知識份子必須做好以下幾樣工作:

10.   第一、事前教育,使社會大眾對錯誤的看法有免疫力;第二、捕捉流傳的言論,用教科書基本原理加以檢驗批判,避免社會大眾受影響。第三、用教科書與經典檢驗自己的言行,主動批判自己,並且接受其他知識份子,引用教科書的原理加以檢驗與批判。

11.   台灣社會流行的錯誤想法有,「空穴不來風」,「無風不起浪」,這是有罪推定。正確的看法,「曾參殺人」,這是無罪推定。錯誤的想法,「成功只屬於幸運的人」、「不是讀書的料」,這會造成不勞而獲、自暴自棄;正確的看法「終身學習、五育並重」。

12.   錯誤的想法,「孝順」就是「完全順從父母」,這造成許多小孩接受家庭暴力、甚至和父母一起燒炭自殺,正確的看法,「孝順」就是「思考、實踐教科書上大師的道理,發揮自己生命最大的價值」。

13.   涂爾幹主張,個人會受到個人所居住的「社會條件」重大影響,每一個社會都有他自己的生態、生活模式與發展。社會,透過一系列道德義務,來約束個人,「義務」是透過教育而獲得的觀念。

14.   涂爾幹認為,個人因為害怕被社會懲罰,所以會遵守社會規範;也有個人因為認同社會規範的價值與崇高,也就是遵行這些規範乃是合理的。社會,對於個人有一種道德上的迫力,這是一種善意的迫力。

15.   涂爾幹認為,人類其實具有雙面性,我們的「感官」傾向以自我為中心,我們的感官非但不是來自於社會,甚至是反社會。另外一方面,人的「理性」會思考如何與社會互動,會思考道德行動。

16.   涂爾幹認為,社會的道德與規範,必須能讓我們免受到奴役,才能稱我們得到了自由

17.   涂爾幹認為,隨著分工的複雜化,相互依賴的市場也必然擴張,這個趨勢的後果之一是都市化,因為就業人口全部湧入都市尋找機會,個人逐漸脫離傳統社會結構。而經濟學家必然會忽視,社會結構破壞之後的社會現象,包括不適應新環境的精神面反應與犯罪率的提升。

18.   涂爾幹認為,促成現代社會發生變遷的,並不單是「經濟轉型」本身,也包含複雜的分工引起「人口密度增加」,所衍生的各種問題。

19.   涂爾幹認為,只有個人的道德能力成長,才能避免過分複雜「分工社會」所帶來的社會問題。社會就像生物一樣,也會處於不健康的狀態,也會有病態。

20.   社會當中的毎一個人,如果都具有專業素養、終身學習的習慣,熱衷於運動、藝術、社團活動的參與,那麼整體社會文化素質,就會提升;若加上農業、工業、商業、文化,不同產業的均衡發展,個人就有足夠的能力,可以尋找適合自己生活的社會環境,社會就會趨於健康。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