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9月13日 星期日

郭雨新

李筱峰啟迪43

1908(日本明治41),郭雨新,出生於宜蘭純樸的農村,14歲時,郭家因為受到朋友事業失敗拖累,經濟狀況出現危機,郭雨新的父親因而積憂成疾,溘然過世,生活重擔完全落到郭雨新肩上,公學校畢業後就到一個學校擔任工友

1924(日本大正13),郭雨新17歲,在半工半讀的情況下,仍以第一名成績考進宜蘭農業職業學校,卻因貧窮繳不出學費,瀕臨輟學的困境,幸好天無絕人之路,板橋林家花園的主人林松壽,得知郭雨新的處境之後,十分感動,決定提供每個月15元的獎學金,幫助他度過難關。

郭雨新在得到別人幫助後,更是知恩惜福,一面幫人種菜、挑肥和做苦力,一面每天挑燈夜戰,努力苦讀,最後考進台北帝國大學,就學期間更因對台灣農業發展有獨到見解與剖析,成為校園中的風雲人物。

帝大畢業之後,獲林松壽延攬,到林本源興殖株式會社擔任經理的工作。郭雨新是一個很成功的生意人,無論在銀行、木材、紡織、肥料等事業,都是他經營事業的觸角,其中最成功的是茶葉公司的經營,曾經經營茶葉聯營公司,擁有二十幾家茶廠,茶業出口遍布全球,出口量是全台第一。

在事業上獲得成功之後,郭雨新開始思考如何進一己之力,讓台灣更好、更進步,而最直接有效的方式,便是成為人民的喉舌,替民眾申冤訴苦。1950(民國39),郭雨新以青年黨代表的身分,遞補為省參議員,從此展開他為期二十多年的議員生涯。

出入議壇的郭雨新,本著正義無敵的信念,無畏當權者的勢力,嚴格且犀利地質問政府的不當施政與圖利勾結的弊案,被當時的輿論界封為「議壇小鋼砲」。其中最讓人津津樂道的,是他對於台灣省林產管理局長違法舞弊的提案,不但掃除了當時官場文化的積弊,更讓人民對參議會的功能有耳目一新的看法。

郭雨新敢言直諫的問政風格,使他聲名遠播,更受選民的青睞與政府的器重,從政之路平坦順暢。不久之後,他就升為青年黨的中央主委與台灣省黨部副主席,而後更連續連任第一、二、三屆臨時省議會的省議員,改制後的省議會他也高票連任三次。

郭雨新特別關心台灣農民的權益,例如當時獨裁者蔣中正的政府果菜合作社,壟斷買賣的情形十分嚴重,使得果農、菜農幾乎血本無歸,叫苦連天;郭雨心出面抗議政府與民爭利,並提出七項改正方法,還給農民一個生存的空間。在防止官商勾結、利益輸送上,更是主張財政廳長,不得兼任台灣銀行董事長,並大力抨擊管理糧食的官員,利用農民貸款的利息自肥。

他認為台灣應該是一個自由、法治的國家,應行使民主憲政,而不是當時的戒嚴政府和強人專政的不合理狀況;嚴厲抨擊當時獨裁者蔣中正的國庫通黨庫,私自將人民血汗錢,挪用於黨事業發展的現象,對於當時時行黨禁、報禁的威權體制,更是長期地提出反制,希望還給人民一個擁有民主政治的國家。

在擔任多年民意代表之後,郭雨新發現台灣的政治,在獨裁者蔣中正一黨獨大與嚴格操控之下,根本無法真正為台灣人民做一些事,或改革一些不合理的現實。因此在1960(民國49)許世賢、李萬居、高玉樹等人,一同參加雷震所籌組的「中國民主黨」。但遭到蔣中正的鎮壓。

籌組新政黨失敗後,郭雨新從此成為不受政府歡迎的黑名單人物。1972(民國61),已蟬連省議員二十二年的郭雨新,在競選期間受到中國國民黨全力的防堵和排擠,不得不宣布退選,這可說是他在追求自由民主到路上的一大挫折。不過,他遭遇的不公平待遇還不只這一次,在這期間,因為有傳聞是他安排受政府監控的台大教授彭明敏偷渡出國,因此受到蔣中正的情治人員跟蹤、監視。

然而,短暫的失意,並未澆息郭雨新的豪情壯志,他仍然再接再厲,繼續參加監察委員和立法委員的選舉,但每次選舉,獨裁者蔣中正仍視他為眼中釘,盡一切手段封殺他,而他不賄選、不暴力要脅的選舉理念,根本無法與其他候選人分庭抗禮。

在政壇遭到無情壓迫的郭雨新,對於現實的一切逐漸感到疲倦,最後離開奮鬥近七十年的故鄉,旅居美國。就在他離開台灣的幾年後,台灣的政治局勢有了更激烈的衝突。1979(民國68)以後,相繼發生了「美麗島事件」和「林宅血案」;這些事件對追求國家民主自由的黨外運動是重大打擊。

古道熱腸的郭雨新,在這種群情激憤的熱潮中,當然無法坐視不管。他利用自己在僑界的影響力,籌組了「台灣民主運動海外聯盟」,並且出任主席一職,也因此被獨裁者蔣經國列入黑名單,不准回台灣。

流寓海外的郭雨新,為台灣民主奮鬥的精神,也帶動了一些平日保持觀望的台灣僑民和教會中的教友,追隨他參與政治活動。(摘錄自《快讀台灣歷史人物》)

參考資料:

台灣民主聖殿的教父

郭雨新啟迪1 落土還未爛 枝葉代代傳

耶穌啟迪20 這天國的福音要傳遍天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