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8月31日 星期一

有機化學的基礎129 烯的光誘致同位素異構化反應(下)


徐弘毅:


1.       要打斷「π鍵」的一個好辦法,是照射紫外線光、可見光。紫外線光和可見光的頻率,恰好能夠被分子的「π系統」吸收,讓二個原子的「p軌域」暫時無法重疊。


2.       只要「π鍵」斷裂,烯分子的幾何異構物轉換,就變得輕而易舉,因為剩下的那一個「σ鍵」,旋轉是不需要額外再耗費什麼能量的。


3.       人類視覺的化學反應基礎就是,利用可見光,打斷光感應細胞「11-順式-視黃醛11-cis-retinal」的π鍵,使它由「順式」轉為「反式」,然後蛋白質再把這個轉換訊息,傳達給大腦解讀成視覺,這就是「正- 異構作用 cis-trans isomerization」。


4.       雖然理論上,「反式烯」分子因為沒有立體張力,比「順式烯」穩定,所以比較不容易起反應;但是,如果考慮到「反式烯」分子伸展得比較開,「π鍵」接觸光的面積比較大,吸收的光子會比較多。


5.       從上面的理由就可以理解,為什麼在特定頻率下,「反式烯」分子比「順式烯」分子更能夠接受光子的刺激,使得平衡狀態的異構物,幾乎都是「順式」異構物。


6.       原本順式烯轉換成反式烯比較容易,因為順式烯比較不穩定,反式烯比較穩定;但是某些分子在特定紫外線頻率下,會打破這個規則。


7.       例如,「反式-2-二苯乙烯 」,在最大的紫外線吸收光譜值(296nm305nm),吸收紫外線光能的能力,強於「順式-2-二苯乙烯」,


8.       理論上,人總是按照自己的習慣來生活比較容易,但是,對於受過嚴謹教育的人來說,卻不是如此。對那些有專業能力的人來說,照著教科書的意見來行動,比照著父母習慣來行動更為自然。


9.       培根:人們幾乎都是依從自己的天性來思想,依從自己的見識來談論,同時,在行動上又是依從自己長期養成的習慣。馬基維里說:「假設天性的衝動與豪言壯語的英勇,沒有良好的習慣保證,他們就是靠不住的。天性也罷,承諾也罷,都沒有習慣那樣可靠。」


10.   習慣,絕對支配人們的行為與語言表達,以至於常常聽到有人發誓、保證、承諾等等,都是說歸說,實際行動又是另外一回事;以前怎樣做,現在還是怎樣做,人們彷彿只是沒有生命的木偶,只靠習慣推動的機械一般。


11.   人受到「習慣」所統治,簡直到了令人髮指的地步。習慣,是人生的主宰,那麼,人們就應該盡量養成良好的習慣


12.   在年齡還小的時候,就應該開始養成好習慣,我們稱之為教育。教育,其實也只是一種早期的習慣而已;年齡越小,可塑性越強,如果年齡比較大了,學起來就沒有那樣容易了。當然,所有的人都應該一生不斷地學習,沒有固步自封,隨時都準備自我完善


13.   知識與修養,是最巨大的權威與榮譽。但要具備知識與修養,需要時時不斷地提醒自己,是不是處在心胸開闊的學習心態當中。


14.   學習,是為了獲得享受、養成斯文的習慣,以及培養發展的才能。人在獨處和退隱的時候,可以獲得過去學習的成果的享受;至於養成斯文的習慣,主要表現在談吐與儀態上;至於所發展的才能,主要表現在辦事的決斷和處理上。


15.   經驗豐富的人,固然能夠做事,也許還能夠洞察枝微末節,但是,在總體上的領導與運籌帷幄的才幹上,只有博學多聞的人做得到


16.   讀書與學習各種藝術技藝,能夠使天資得到完善,但是,所學的知識又要靠實踐去充實;就像自然的植物,需要修剪一樣,人的天賦也需要靠學習來充實發展。而且,學習還需要靠有經驗的老師來規劃,否則漫無邊際,容易流於空洞。


17.   攻心於計的人,看不起讀書與學習;愚笨的人,嚮往讀書與學習;只有聰明的人,是在運用讀書所學到的知識。書本是死的,閱讀也是死的,只有運用知識才會產生智慧;智慧,是身體力行以後才能夠獲得的。


18.   讀書,不是為了吹毛求疵,更不是為了獲得良好的能力,也不是為了虛榮、炫耀。讀書,是為了省察自己,並且思想人類與大自然的問題


19.   學習,使人充實;辯論,使人思想敏捷;寫作,使人嚴謹。所以,如果一個人很少寫東西,那麼,他就必須擁有驚人的記憶力;如果一個人很少與人談話,他就必須擁有過人的機智;如果一個人很少讀書,他就必須聰明絕頂,必要時還可以不懂裝懂。


20.   史學,能使人聰明;詩歌,能使人靈敏;數學,使人精細;自然哲學,使人淵博;倫理學,使人莊重;邏輯和修辭學,使人善辯。讀書與學習,可以陶冶一個人的個性,不僅如此,凡是心智上有障礙的人,無不可以透過方法得當的讀書、學習來消除;這就好像身體上的各種疾病,都可以透過恰當的運動來調理一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