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評論20
【摘要8.7.2009聯合報╱楊湘鈞】台北市最近新增了一條既被罵翻、也被捧上天的「道德之路」─敦化北路自行車道。稱為「道德之路」,是因為它的成功取決於用路人的進步交通道德。然而,卻有人覺得此舉帶來不便,更有人違規佔用;加以初期有些規畫不當,反而放大了它的缺失,遮掩了它的進步。
國民黨內部,最近也在建構一條「道德之路」:要透過黨的力量,來貫徹新任黨主席馬英九的清廉政治意志,限制部分涉案人參選縣市長。然而,由於它挑戰了藍營傳統的政治道德界限,加以為特定人士量身斧鑿的痕跡太過明顯,反而因此放大了它的缺點,遮掩了它的光明面。
兩條「道德之路」,其實反映了相同的問題:政府有沒有能力自訂道德標竿,促使民眾追循,從而推促社會進步?犧牲小我以成全抽象的進步大我,是現代公民或黨員的義務或挑戰?
哪個政府敢不強調清廉政治?透過黨內體制先行過濾掉被判刑者,藉以型塑整體的高道德形象,誰敢說不宜?然則,縱使說理再凜然、再清高,卻仍可能難敵選舉勝敗。何況,背地裡隱藏的政治權謀、政治倒戈等算計?
李鈞震:
1、任何人都一樣,品德不是靠天生的,是教育的結果。一個人,只有在經歷困境、痛苦的時候,經過明師指點,犧牲小我的選擇一條真善美的道路,才有可能變得有品德。
2、所以,養尊處優的權貴家庭,含著金湯匙掌大的二、三代,有品德的人很少;除非他們的家教非常嚴格。
3、每個人都有優、缺點,有知識上、能力上、情緒上、精神意志上的;不願意彌補自己缺點的人,絕對不可能有品德,不可能有例外;也許她不會犯罪,但是絕對不可能有高尚的品德。
4、人如何了解自己的優、缺點?一定要經過各種知識的檢定、體能的鍛鍊、社團的活動、藝術技藝的訓練,才能比較知道自己的優、缺點。
5、發現自己的長處、天賦,一昧的往那個方向方展的人,很難有高尚的品德,因為她的才能,沒有經過苦其心志、環境磨鍊,所以淬煉不出品德。
6、人性,多半喜歡撿便宜、很快獲得成就、很快功成名就,這樣很難培養出品德;演藝人員、政客、電視名嘴,如果都是靠形象包裝、廣告、作秀來獲取名利,沒有知識水準,沒有長期恆心克服自己的知識弱點,絕對不可能有高尚的品德。
7、立志大器晚成的人,比較可能有品德。了解自己能力與知識上許多弱點的人,願意花20年刻苦向學,去克服所有的弱點,一定是有品德的人,不會有例外。
8、所以,精通技藝、成為達人的人,比較有品德;五育均衡並重、終身學習的人,比較有品德;喜歡參加人權、環保、公益組織的人,比較有品德;喜愛運動,挑戰體能極限的人,比較有品德;喜歡各種藝術,不斷精進的人,比較有品德。
9、教育,一定是要老師與家長以身作則,最有效果;其次是新聞媒體主管,要能實踐《世界人權宣言》的生活習慣。
10、台灣的大學教授們、電視名嘴,如果沒有藝術表演才華,品德一定不太高;台灣的大學教授們、電視名嘴,如果沒有參加世界人權、環保、公益組織,品德一定不太高;台灣的大學教授們、電視名嘴,如果不喜愛運動,不挑戰體能極限,品德一定不太高;台灣的大學教授們、電視名嘴,如果看不太懂美國時代雜誌的每一版,品德一定不太高。
11、以馬總統為例,30年考不上律師執照與任何證照,沒有一技之長,沒有國際學術地位,不會各種球類運動、不會精緻的藝術表演、沒有參加過任何世界級的人權、環保組織,不懂有機化學,顯然,沒有「好學不倦」的生活習慣、背叛《論語》的內容。因此,一定會經常不守信用,這是必然的結果。
12、只要生活習慣,很像馬總統的人,一定會經常不守信用,這是必然的結果。個人沒有品德,只要有權力,組織一定腐敗不堪、沒有行政效率。
13、任何人,只要是「有罪推定」的人,一定沒有品德。
參考資料: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