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8月25日 星期二

教改 應融合社會價值觀

【摘要2009.08.25戎撫天 呂紹瑋 中國時報】

問:聚焦台灣,你對政府因應經濟危機的評價?

朱敬一答:要從幾個面向看:第一、台灣是出口導向經濟體,擴大內需政策空間極為有限,唯一的是發放消費券800億,但發放消費券經濟效益沒有人確知,因為沒有對照組可比較。

第二、財政不知節制,政府子彈有限,應該用在刀口上。財政部曾經考慮調降證交稅,就是荒誕的建議,如果交易市場小規模衰退,還可以考慮這樣的對策。但全世界金融海嘯傷到台灣,居然認為證交稅減半,就可以脫離全球市場的衰退?提出這個想法的人,頭腦應該做超音波檢查

我也不同意匆促調降遺產贈與稅,遺贈稅是在2009年一月降低,資金回流的高潮是2008Q4金融海嘯肆虐之際,國人海外資金紛紛返台避險。降稅後的2009Q1資金反而是流出的。可知資金流入流出,大部分是看環境因素,稅金只是次要的考量

誰不喜歡降稅呢?可是調降遺產贈與稅,造成每年兩百多億收入的流失,又造成貧富差距擴大社會不公平現象這是有人利用金融風暴趁火打劫,發國難財

問:貧富差距問題的對策?

朱答:我國稅賦收入,大部分由薪資所得者負擔,造成貧富差距問題惡化。富人收入多屬於資本利得,股票利得免稅、土地利得稅負很輕。我們的健保費率,現在要上漲,健保費率的徵收基礎也是薪資所得,不包括資本利得。很多高所得者的稅負和健保費,可能遠低於辛苦工作的薪資所得者,政府應該正視這個問題。

我自我期許為知識分子,知識分子的3個不變的任務:關懷社會、發掘問題、提出批判。知識分子應該關懷社會,這是第一步。

第二個層次工作是發掘問題,跟研究沒有衝突。如果我們對政治學、經濟學、法律學、社會學等各個領域的知識都能有所理解,對社會發生的種種問題就會看得更透徹。社會絕大部分問題,包括教改在內,都是公共政策議題,對法政經社領域的知識和問題形成的背景,都有通透了解的人,都會有自己的觀點,自然就會去涉入。

最後一個層次是提出批判,要維持批判精神就要與政治保持距離,涉入政治就無法保持批判精神了。我從1985年開始服務社會至今24年,始終勉力維持三理念。

問:社會對教改非常缺乏共識,請說明您的理念?

答:1995年行政院成立教改會,我就擔任研究委員積極參與。當時教改的核心理念是多元與開放。面對單一、封閉、威權時代形塑出來的教育體系,必須以多元與開放破舊創新。現在大多數人認定當初教改不成功,主要是因為華人社會,包括台灣在內,科舉觀已烙印進基因,父母無不希望孩子成龍成鳳,考上好高中、好大學,最後求得功名。

一元的成功價值觀影響下,升學途徑也是一元的,一路考取明星學校,最後就會成功。根深柢固的價值體系,與教改多元開放的理念相衝突。台灣已進入民主社會,教改重要,人民的固有價值觀也很重要,假設全民公投贊成維持單一聯考制,教改人士也必須尊重,民主和多元兩種價值觀沒有誰大誰小的問題。

教改理念要與社會價值觀融合,兩者就要有足夠的對話與溝通1995年教改並沒有組織對話與說服機制,因而長期陷入家長抵抗的泥濘中。依據多元開放理念產生的多元入學、社區高中、一綱多本等政策,最後還是囚禁在傳統價值框架中。沒有對話的衝突,問題很難解

要解決這個問題,就必須不斷溝通,遊行是與社會對話的一種方式。國民教育的目的在實施公民教育,社會越複雜,公民教育的教學內容就應該愈複雜9年國教,孩子離開學校時才15歲,心智成熟度仍然不足以理解一些現代公民應該理解的複雜問題。

以我國經濟實力和社會複雜度,是應該實施12年國教了。國教延長後,孩子面臨一元升學體系瓶頸的年齡,也可以延後到18歲。18歲年輕人的心智成熟度,應該比較可以確定自己的興趣與性向,有能力對自己的人生做多元選擇。12年國教的邏輯與方向,大概每個人都會同意。

中華經濟研究院董事長朱敬一認為,政黨再輪替後,台灣有兩條軸線,一是統獨、一是兩岸經貿緊密度,緊密度愈高,就愈影響獨派人士的選擇。就未來510年的生存發展看,兩岸經濟合作對台灣有利,在這情況下,台灣既要顧到生存,統獨軸線又不能太過傾斜,這是當政者要努力的事。

問:您認為全球金融海嘯引發的經濟危機度過了嗎?

答:所有的經濟學者都認為壞的趨勢已經減緩,並出現了反彈。但是當初台灣廠商收縮產能,停掉了40%以上,要先恢復產能後,才可能增加投資,這個過程大概還要一年,到2010年下半年才會出現新的投資,這是大家的預判。可是經濟有很多不確定性,萬一再引發新的未爆彈,反彈時間勢必就要延後,現在體質還很虛,要完全回復先前的繁榮,可能還要很久時間

問:全球經濟是否會像1930年代大蕭條一般,將呈現W型走勢?

答:經濟大蕭條從1929年開始,持續了25年。可是目前股價指數已經接近一年前開始下跌前的水準,看不出任何W型走勢的跡象。1930年代還沒有出現凱因斯的整體經濟理論,凱因斯理論真正成為主流派,要到1946年後。今日世界各國對使用總體經濟理論藥方,已經有共識,所以沒有任何國家實施貿易保護主義,加速了復原的腳步。

問:為了解決金融危機各國都增加貨幣流通,過多的貨幣會不會製造更大的泡沫,爆發更大的金融危機?

答:擔心通貨膨脹不是沒有道理,經濟就像舊式發動機,必須靠政府支出用力拉一把,產生動力後才能重新啟動動能,經濟才能活絡起來。解決迫在眉睫的衰退問題,惟有增加政府支出一途。將來如何避免物價膨脹,是政府後續該努力的事情,但是你非得拉一把。就像癌症的化學治療,可能有後遺症,但必須接受,不採用唯一解藥,世界經濟說不定就掛了。

問:政府應該採取哪些措施,以避免未來發生通貨膨脹?

答:台灣的通貨膨脹威脅,相對而言是比較小的問題,因為台灣只有房地產、股票等非貿易財會漲價,其他絕大多數商品都依賴進口,除非全世界都漲價,才有可能漲價。我們真正需要考慮的是產業布局

問:你對中國大陸經濟短中長期的展望?

答:短期來看,中國大陸成長的趨勢是穩定的,中期來看,城鄉差距、沿海內陸差距、貧富差距、國營事業的效率及市場開放後的競爭與後續問題,都是中國要面對、會動搖國本的問題。如何調整內部結構,是中期發展的挑戰。

我是過程論者,不喜歡談統獨,也不喜歡做生涯的規畫,我只寄望三、五年內在健康正常的軌道上運行就夠了。這次經濟恐慌中國受害較小,但未來如何發展,裡面有太多變數可能改變長期的結果,我不作長期展望。

大致來看,一個社會,法、政、經的發展是相對的,一段時間後,一定會有某種程度的互動影響。大陸經濟還很欠缺市場觀,連學生都很難走進資本市場的學術領域。所以中國大陸一定要先進行社會改革,才有可能談所謂的挑戰美國。

問:兩岸經濟關係改變,台灣會產生什麼樣的影響?

答:一個民進黨好友,曾經訪問李登輝先生,李先生分析台灣的情勢,認為有兩個軸線,一是統獨,一是民主極權,民主走到極限就是獨立。一個國家如果完全由人民做主,實質上就是獨立了。民主發展到一定程度後,這條軸線就消失了,現在出現另外一條軸線,就是兩岸經貿緊密度。

長遠來看,緊密度拉到一個程度,政治就不太可能完全井水不犯河水,就一定會影響獨派人士的選擇。這也是為什麼ECFA會有這麼大的爭議。ECFA在我看來也只是一個過程,不談終極統一或獨立,就510年的生存發展來看,跟中國經貿合作是必要的布局,對台灣的產業是有利的。

在這種情況下,既要顧到生存,又不能太過傾斜,這是執政者要努力的事情。我同意,就像歐盟國家,經濟關係十分緊密,但仍然是分開獨立的國家,我只是描述為何有人擔心這個問題。民主社會有這種疑慮是很自然的,我只是把軸線清楚的刻畫出來,希望有更多對話來解決這個問題。

問:兩岸經貿交流對台灣產業發展、人民生活、經濟結構會有什麼變化?

答:經濟部ECFA說帖強調,簽署與否影響GDP多少小數點,這種論述我並不贊成。因為未來會有新產業,現在完全沒有資料,電腦如何模擬?哪裡會有數據?舉例來說,政府要發展國際醫療,要吸引全世界的人來台灣做健康檢查、做醫療服務。

台灣的醫療技術先進,哪裡的有錢人最有可能來?當然是中國大陸,健康檢查順便旅遊,或者重症來台開刀。目前泰國和新加坡的國際醫療比較有吸引力,但就文化、技術、價格、醫療水準而言,台灣都贏過他們。不過任何人去新加坡開刀只要3個小時就能拿到簽證,大陸病人要來台灣做重症治療,3個小時做的到嗎?

台灣可以設置幾個醫療特區,准許陸客以最便捷方式進入,一定可以發展出一個大產業。比如說生物醫學,台灣還領先大陸很多年,中草藥認證標準的建立等,這是台灣大好的機會,兩岸合作當然對台灣有很大的影響。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