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8月7日 星期五

階級的變化

古印度文明啟迪19

李鈞震8.4.2009摘要

1、不同種姓,有不同的權利和地位,婆羅門(宗教領袖)權位最高,享有種種特權戴沃達錫風俗(神的女奴)就是一例,它可能是起源於原始雅利安人以妻待客的習俗。

2、《訶利世系》說到雅萬國王,曾把回家途中的伽爾劫大仙(雅度族人的老師)引到自己宮中做客,並派自己美貌的妻子款待,且讓大仙留宿。一夜風流後的大仙與國王妻子的結晶,就是後來稱雄一時的迦爾雅萬

3、《摩訶婆羅多》史詩也涉及到,原始雅利安人的婚前性自由,是可能存在的。俱盧族的福身王的妻子貞信,在婚前曾與朱木拿河小島的一個苦修者巴拉沙羅,生過一子,名叫德外巴耶納。該子像貌醜陋,面黑如鍋底,但卻智力超群,精通吠陀經,被稱為「廣博仙人」。

4、種姓制規定的職業是固定世襲的。古印度人相信祭祀神靈是萬能的,所以凡同宗教有關的職業,都認為是神聖高貴的,它由婆羅門承擔,世代相傳。凡同髒東西有關的工作,都認為是下賤的,故低級種性只能世代從事掃地、洗衣、木工、織染之類的工作。

5、高級種姓,極力限制和反對各種姓的人,改行從事外種姓的職業。當然,種姓制也並非一成不變,因種種原因,上古印度社會都有一些不同種姓,相互轉化演變的情況發生。

6、《摩根耶往世書》曾說到,迦魯莎王族的王子納帕迦,愛上了美麗的吠舍姑娘,欲與她成親。後來,通曉一切經典的婆羅門裁決此事,認為王子若與低種姓的吠舍姑娘成婚,將會失去自己的高級種姓,而成為她那個種姓的一員;結果忠於愛情的王子,同吠舍姑娘結了婚,獲得了吠舍種姓,無權再繼承王位;它必需要過平民生活,因為婆羅門的達摩(行為準則)規定,吠舍應該種地、放牧或做生意。這是因種姓外婚,而失去原種姓的一例。

7、印度的種姓制,發端於吠陀時代,耐人尋味的是,它合已能維持數千年之久,這的確發人深思。或可能這與婆羅門教的宗教影響,及其相應的倫理道德、行為規範有密切關聯吧!

李鈞震:

1、種性制度,是最嚴格的社會階級制度;社會上的人,無法透過自己的才能與努力,來改善自己的生活環境,要改善要等下輩子,這是既得利益者維護自己權益的結果,是沒有人權、人性的野蠻習俗。

2、民主、法治的社會,就是要保障社會階級流動的自由,讓辛勤付出的人,得到起碼的尊嚴與尊重;讓好吃懶做的權貴,被社會淘汰。

3、釋迦牟尼,一生最大的努力就是要打破種性制度,所有佛學理論的重點,都在推翻種性制度。但是,後來的門徒都走偏了,和尚、喇嘛經常都變成權貴,欺壓百姓還不自知。

4、台灣的佛光山星雲和尚,還幫助獨裁者蔣經國穩定政權,為政治權貴服務,打壓台灣民主運動,來換取佛光山近千億的廟產,同時,放任蔣經國政府毒殺台灣西半部所有的河川生態。

5、佛教團體內部的制度與禮儀,絕大多數都是教化獨裁統治,佛教山頭教育門徒成為宗教權貴的奴才;慈濟功德會的成員,見到證嚴法師都要下跪頂禮,誰展現奴才性愈強烈,代表信仰愈好。這跟印度的婆羅門沒有兩樣。

6、事實上,台灣絕大部分的宗教團體,都跟民主、人權、科技、環保發展無關,她們以類似詐騙集團的手法,用不符科學、學術的神祕主義言論,加上媒體傳播與形象包裝美化,來詐騙無知百姓的血汗錢。

7、印度甘地,沒有努力發展印度的教育,沒有引進劍橋、牛津的學術,使得社會多數人仍然無知,他的民主革命因此幾乎失敗。印度到目前為止,種性階級還非常嚴重。

8、台灣只有釋昭慧等極少數的佛教徒,是有知識水準的正信知識分子。

9、任何宗教都一樣,只要沒有鼓勵社會大眾遵守《憲法》、實踐《世界人權宣言》、「好學不倦、終身學習」,都幾乎可能是詐騙集團

參考資料:

蕭萬長啟迪1 聖嚴與世界人權宣言

佛光山非常富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