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8月22日 星期六

探討八八救災之缺失

【摘要8.22.2009張榮豐 蘋果】值此八八水災,救援、減災告一段落之際,本文試著依據危機管理的標準作業程序,分析此次救災之缺失。

一、在此次八八水災的預防階段

(一)台灣每年710月是颱風季節,所以在危機情境模擬及偵測方面相當成熟。氣象局的預報及農委會,對各地土石流的監測系統,也頗具經驗。

(二)應變計劃的準備方面,此次顯然不足。照理應在56月時,就須進行裝備整備、人員演練、中央地方之整合以及通訊、資訊系統之整備、測試。尤其在重要土石流常發生地區,其撤村路線之規劃,居民安頓地點、後勤支援系統等,都應事前規劃,並制訂S.O.P.Standard Operation Procedure,標準作業程序)。

(三)在87日當氣象局預估南部山區雨量,可達1000毫米以上時,政府並未進行強制遷村的作為。而這個防範措施的疏忽,已為其後小林村悲劇揭開了序幕。這個階段,各級政府在心態上未充分動員起來,沒有用戒慎恐懼的心,來面對即將到來的挑戰。

二、在八八水災的危機處理階段:

(一)首先在性質判定上,由於原先災防中心的通訊系統,已因水災中斷通聯。所以災防中心已無法即時掌握災情。這一點由災民無法call-in災防中心,而改call-in到電視台,即可證明。

此時,總統如果以三軍統帥身分,下令國軍運用各種手段,包括空偵、特遣偵搜、購買衛照等,將災區情報及通訊系統,在第一時間重建,那麼後續的救災行動,才有可能進行。顯然這個時候,總統的法定幕僚-國安會,並未提出建議

(二)在處置計劃方面,應依不同的救災階段性質,投入不同的人力資源。第一階段的救人及補給,應以國軍為主力,災防系統及地方政府次之。

而第二階段,以恢復交通、安置災民、清理家園為主工作,則國軍除了協助橋樑、道路搶通及家園清理外,應以中央與地方政府為主力,協助災民安置。

至於第三階段,災區重建及災民社會座標的重新接軌等工作,則應以政府行政系統為主。

(三)在此次水災中,溝通計劃完全付之闕如,這方面的計劃至少應包括:中央與地方、部會之間,尤其是軍、文機構之間的溝通、政府與災民、外交系統和外國政府及救援團體、政府與民間慈善團體、志工團體……溝通計劃。

(四)在形象管理計劃方面,政府發言人理應定時向全國民眾報告災情,並說明政府下一步的救災計劃,最後應號召人民與政府站在一起共度難關。這一部分,此次救災完全沒做。「有我在」、「看我做」、「跟我來」,是災難期間,政府應形塑的形象。但此次水災呈現的卻是:「不是我」、「沒辦法」、「你們的事」這樣的政府形象。

(五)指揮系統方面,當總統在災區打電話給台北市消防局,以及幾位部長在災區發便當時,內行的人即看到指揮系統已出現問題,因為此刻已不是系統而是個人的力量在救災。而814日召開的國安會議,並未依照以下議程進行

1.分析問題2.報告方案3.各執行部會表達意見4.總統裁示,而是讓各部會自行報告。很明顯的是以科層組織,而非以戰鬥組織在救災,故救災視同「作戰」,也就淪為口號。這個階段,政府團隊基本上是處在驚慌失措,而非冷靜果決的心理狀態。

往者已矣,來者可追。對於即將進入的第三階段復原重建政策的推動,茲提出以下建議:
一、立即綜整救災期間的電話通聯紀錄、突發狀況處置記錄簿、工作日記等相關文件,召開檢討會議,明確責任,以做為獎懲之依據。

二、經驗借鑑與參數蒐集方面:組成專家隊伍,對小林村的慘劇進行深入調查,以做為國土規劃、水土保持等之借鑑。其他重要參數都要盡可能蒐集、儲存,以供未來救災之參考。

三、重建計劃,必須把握本質,即:讓社會座標被摧毀的災民,能夠重新接軌,再度回到社會過正常生活

四、針對災後的環境,尤其設想H1N1和災區結合之情境,立即展開下一階段的危機偵測、預防。希望這個階段政府是以虛心檢討,而非爭功諉過的心態來進行。

【曾任國家安全會議副秘書長,現為台灣戰略模擬學會理事長】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