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8月24日 星期一

有機化學的基礎113 含異質原子的官能基的吸收波特性


1.       「異質原子-X-H」化學鍵的吸收帶,主要在紅外線光譜的高波數high-wavenumber 區域;它們的波數,由高到低的排列順序是:「氧-O-H」、「氮-N-H」、「碳-C-H」。


2.       因為幾乎所有的有機分子,都含有大量的「碳-C-H」鍵,所以有它們存在的紅外線光譜,無法說明不知名的化合物到底是什麼結構。


3.       相反地,「氧-O-H」、「氮-N-H」吸收帶就非常有參考價值了,因為它們可證明是不是有「醇」或「胺」,或者有「碳酸」或「醯胺」存在(第三級醯胺除外,因為它沒有「氮-N-H」化學鍵)


4.       注:「醇」、「碳酸」的最重要特徵就是「氧-O-H」基;「胺」、「醯胺」最重要特徵就是「氮-N-H」。


5.       1-辛醇1-octanol」、「2-甲基-1-氨基丙醇 2-methyl-1-aminopropanol」的紅外線光譜,參考教科書p193 Fig4.32Fig 4.33


6.       紅外線光譜吸收帶的寬度和強度,來自於「氧-O-H」、「氮-N-H」化學鍵,吸收帶能敏銳地反應化合物的結構;


7.       雖然這二個官能基,也會產生分子間的氫鍵(會干擾紅外線光譜),尤其是第一級的「醇」和「胺」,分子間的氫鍵現象特別明顯,第二級、第三級的「醇」和「胺」,就沒有那麼嚴重。


8.       當溶劑中「醇」和「胺」的濃度下降,氫鍵也會下降


9.       濃度很高的時候,第一級「醇」和「胺」的吸收帶非常寬胖,因為所有分子取得平衡的情況下,出現了各種分子群:二聚體dimer(例如,2個醇分子以氫鍵緊密結合)、三聚體trimer、四聚體tetramer等等,每一種分子群在不同的頻率產生吸收帶。


10.   紅外線光譜中,「烯類 alkenes」從碳=碳雙鍵「C=C」而來的吸收波,相當微弱(參考p194 Fig4.34 1-己烯1-hexene),因為這個官能基沒什麼偶極矩dipole moment(沒有什麼極性)


11.   事實上,對稱的烯類看起來幾乎沒有「C=C」吸收帶(例如,反式-4-辛烯 trans-4-octene)


12.   在「13C1H NMR/13和氫核磁共振光譜」,不論烯分子是不是對稱,「C=C」官能基特徵都十分明顯(但是要注意在氫核磁共振光譜,烯類的質子(去電子外皮的氫),必須直接鍵結在「C=C」雙鍵上才有效)


13.   也就是說,在鑑定「C=C」官能基方面,核磁共振光譜是比較值得信賴的技術。


14.   alkynes炔」和「nitrile氰基」在紅外線光譜都有獨特的吸收帶。


15.   因為nitrile氰基」分子群有極性,它位於2250cm-1吸收帶的強度很強,而「碳碳叁鍵 CC」在2230cm-1附近的吸收帶,強度就弱很多,而且在分子對稱的時候,完全看不到吸收帶。


16.   alkynes炔」和「nitrile氰基」的紅外線光譜,在p195頁的二張圖:Fig4.361-戊炔1-pentyne」和Fig4.37「異丁腈 isobutyronitrile」。


17.   分子尾端有炔基(就像 1-戊炔),就會因為CC-H伸縮,出現強烈的吸收波段;在這裡,「C-H」化學鍵的強度,遠強於,「以sp3混成軌域」鍵結的碳原子上的「C-H」化學鍵,因此炔基C-H紅外線吸收帶的頻率比較高


注:碳「以sp3混成軌域」鍵結,形成的就是單鍵;炔基的碳「以sp混成軌域」,形成的是三鍵。(翻譯改寫自Mary Anne Fox, James K. Whitesell的《Organic Chemistry)


注:圖表,第193頁,可翻閱google提供的有限度瀏覽Mary Anne Fox, James K. Whitesell《有機化學Organic Chemistry


 


徐弘毅:


1.       「異質原子-X-H」化學鍵的吸收帶,主要在紅外線光譜的高波數high-wavenumber 區域;它們的波數,由高到低的排列順序是:「氧-O-H>「氮-N-H>「碳-C-H」。


2.       「氧-O-H」伸縮造成的吸收帶,位於3500-3000cm-1;「氮-N-H」伸縮造成的吸收帶,位於3400-3100cm-1;「C-H」官能基的位置,在2960-2850 cm-1的位置。


3.       會產生這種差異,與「氧」、「氮」、「碳」這三種原子本身的性質有關。


4.       依據陰電性強弱排列:氧3.5>3.1>2.5。陰電性最強的原子,它與氫之間的化學鍵,偶極矩dipole moment 最強(化學鍵一端正極、另一端負極)


5.       偶極矩最強的化學鍵,最容易擺動或伸縮;擺動,因為其他化學鍵會被它的極性吸引或同性相斥;伸縮,因為二個互相鍵結的原子,會爭相搶奪共價電子。最能夠擺動或伸縮強烈的化學鍵,最有能力吸收紅外線。


6.       雖然「氧-O-H」與「氮-N-H」的紅外線吸收帶的波數,看起來差不多,不過,從教科書的圖表4.324.33來看,圖形明顯不同。「氧-O-H」吸收帶比較寬而深,但是「氮-N-H」吸收帶,相對較淺,也沒那麼寬。


7.       氧有孤對電子(不參與鍵結),容易與其他分子產生「氫鍵」,結果,不僅分子內的「氧-O-H」會吸收紅外線,分子之間的氫鍵也在吸收紅外線,於是形成一個寬胖的吸收波帶。


8.       另一方面,氧的陰電性最強,也使得「O-H」鍵伸縮幅度最大,產生的頻率較多種,能吸收的紅外線種類較多,所以吸收波帶較寬。


9.       O-H」鍵伸縮幅度最大,為什麼就可以產生較多種類的頻率來吸收紅外線?這道理就像拉弦,如果弦樂器的一條弦,容許演奏者按成三種長度來拉,就可以發出三種頻率的聲音;如果這條弦,容許演奏者按成七種長度,就可以發出七種頻率。


10.   也就是,「O-H」鍵各種不同長度的伸縮或擺動,吸收了各種不同頻率的紅外線,才造成一個寬而深的吸收帶圖形。


11.   相對之下,氮的陰電性較弱,分子內的「氮-N-H」伸縮幅度較弱,孤對電子形成氫鍵的氫鍵也較弱,所以,吸收波帶不論強度或寬度都相對較弱。


12.   而碳原子,則是陰電性最弱,又沒有孤對電子,所以產生的頻率很單一,吸收波最窄。以吸收波的寬度來說,「碳-C-H」是最窄的。不過強度不見得最弱,這是因為一個有機分子上頭,有好幾個一模一樣的「碳-C-H」鍵,吸收一樣頻率的紅外線波,重複吸收的關係。


13.   因為大部分的有機分子都有「C-H」鍵,所以這個化學鍵的吸收波,很難作為判斷分子的標準。


14.   但是如果「C-H」鍵,位於「C=C」雙鍵又不同了。「C=C」雙鍵的引力,會吸引相鄰的「C-H」鍵,使「C-H」有偶極矩。


15.   Fig4.34,「1-己烯1-hexen」的「C-H」鍵,除了一個吸收波,來自於與「sp3混成軌域」的「碳」鍵結的「C-H」,位於2800-3000cm-1;另外在3000-3100cm-1的波數,有一個與「C=C」雙鍵的「碳」,也就是「sp2混成軌域」的「碳」,直接鍵結的「C-H」吸收波。


16.   同樣的情況也發生在炔身上。炔的「CC」有強大引力,造成三鍵上「sp混成軌域」的「碳」所鍵結的「C-H」,有更強的偶極矩。因此,炔除了一般的「C-H」波數外,在3300cm-1的波數,還有一個由偶極矩較強的「C-H」鍵,造成的吸收波帶。


17.   C=C」雙鍵,卻不一定有吸收波。如果雙鍵的左右、上下取代基對稱,使得鍵結的「C-H」鍵的偶極矩,方向與力量互相抵銷,那就看不出吸收波,例如,「反式-4-辛烯 trans-4-octene」。


18.   C=C」雙鍵,如果左右、上下取帶基不對稱,那麼,就會在大約1500-1800cm-1的波數附近有吸收波,可是圖形非常不明顯,並不好判斷,所以教科書作者建議,用核磁共振光譜來判斷雙鍵是比較好的選擇。


19.   CC」雖然吸收波形也不明顯,但是,位置特殊,使它容易判讀。「CC」吸收波帶位於2230cm-1;「CN」吸收波形就比較明顯,這是因為氮的陰電性強於碳,三鍵有少許的偶極矩;「CN」的吸收波帶,位於2250cm-1


20.   雖然「CC」的吸收波帶與「CN」差不多,但是因為「CN」的波形深度,也就是吸收波強度,遠強於「CC」,所以可以判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