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耶克啟迪5
1. 孟格爾《經濟學原理》的第二個主題是,許多個人(或個別企業組織)的經濟行為,會造成各種效果,但是,他們自己本身當初行動的時候,並沒有想要製造這些效果的目的,純粹是個意外。例如威而鋼。
2. 人的經濟行為,會帶來種種非計畫的結果,特別是,人根本沒沒想要弄出什麼市場機制。為了闡明這個核心重點,我們將用孟格爾的三個範例扼要說明。
3. 交易(貿易)trade:有二個農夫,彼此是鄰居,其中一個農夫有太多的牛,另一個農夫有太多的馬,他們中午休息時候一起吃東西。他們很快地發現,馬太多的人想要多一點牛,牛太多的人想要多一點馬。
4. 接著,他們把對方多餘的商品,也就是把牛和馬各別進行估價,然後他們就進行交易,交換馬與牛,這個行為讓這二個農夫都各自滿足,各自得到利益。
5. 如果我們知道他們對每單位(隻)商品所定的價格,我們就可以說,當一個農夫得到對方剩餘商品的利益,不再超過,而他自己也丟掉剩餘商品,交易就停止。這就是有關於「邊際效用」的故事。
6. 這個故事顯示,交易的一開始,農夫並沒有嚴密地計畫會有什麼結果。孟格爾明白地否決亞當史密斯的推測,交易的產生,是因為有個特定的人,特定地偏好、想要做某種交易,所以發生某樣東西和其他東西的交易。
7. 如果情形是有人想做某種交易,那麼,這二個農夫應該就是簡單地把牛跟馬,提供出來交易,每一次交易都帶來新的興奮與滿足。
8. 交易的源頭,是人的欲望(想要做某種交易)的滿足,但是交易並不只是喜好而已;而是人想要盡最大可能,去滿足需求的欲望,放在可提供的商品數量上。當二個人手上多餘的商品,各有不同的價格,「欲望」自然帶來交易。
李鈞震:
1、 當我們去逛菜市場的時候,你會發覺,7點鐘的時候,高麗菜有個價格,12點鐘的時候,高麗菜可能有新的價格。菜販一開始有個預期與計畫,高麗菜一顆30元,但是他賣到10點的時候發現,市場上的高麗菜太多,他的定價使他的菜賣不出去,所以,他要趕快拍賣,一定要在1點鐘以前,把所有的菜賣光,所以一顆賣20元,不然,賣不完會爛掉,拿回家自己也吃不完。
2、 菜販7點賣高麗菜的買賣行為,是亞當史密斯所觀察到的;12點賣高麗菜的行為,是孟格爾所觀察到的。他們個人的生活習慣,使他們的觀察角度不同,但是二個人講的都對。
3、 菜販賣高麗菜,在下午1點收攤前,早上10點就都賣完,就完全是依照自己當初的計畫,成功地完成交易;如果在上午9點的時候,發覺都賣不出去,他就得修改原本的計畫,進入「種種非計畫的結果」,他可能在10點賣20元一顆,在12點的時候,賣10元一顆。最後收攤時間,還剩一堆的時候,菜販還可能允許顧客殺價,一顆5元,還送2根蔥。
4、 菜販,要跟時間賽跑,要跟市場上其他的菜販賽跑,還要跟價格賽跑。
5、 如果早上一大早有個新聞,桃園地區發現高麗菜含有高濃度殘餘的農藥,那麼,多數的市民可能決定放棄高麗菜,改買絲瓜,因此,絲瓜「物以稀為貴」就會漲價,而高麗菜可能一顆也賣不出去,因為市民對高麗菜的「欲望」完全消失。
6、 政客,在這個時代也是個商品,要收買也有價格,政客固樁腳去買票也有價格。本來都計畫好好地,但是中途自己私底下的骯髒事被抖出來,整個商品行情就大亂,本來一個樁腳要花10萬元收買,現在可能要花30萬。這是孟格爾的「非計畫」經濟行為。
7、 政客的形象,是花很多錢包裝出來的,目的是什麼?當選以後,可以跟地方樁腳合作生意,然後名利雙收,把過去所有的投資連本帶利撈回來,所有的政客都不會例外。這是亞當史密斯認為的「交易的產生,是因為有個特定的人,特定地偏好、想要做某種交易」。
8、 大家都知道政客背後都有金主,金主為什麼要提供數千萬到數億的資金給政客?當然是因為政客可以決定政策,開放或限制。例如,希望大筆資金到中國投資的財團,當然會支持相同立場的政客。所以,每一個政客都有收天價的政治獻金,絕對不可能例外。
9、 如果中國發生嚴重的資產泡沫風暴,導致財政破產,所有去中國投資的台商血本無歸,這當然是非計畫性的結果,這會有什麼後果呢?支持對中國完全開放的財團,財富嚴重縮水,停止對原本的政客的投資,導致政客失業、轉業對不對?
10、 商品,如果沒有辦法激起購買者的欲望,就一點價值也沒有。然而,欲望如何被激起來?這有很多技術,以後討論。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