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耶克啟迪7
1. 獨佔與競爭:有個製造業引進一個新產品到市場,他的新點子大受顧客歡迎。但是很快地出現分配問題,太多客人要那個產品了,遠超過他能夠供應的。那麼誰能夠拿到僅有的新產品呢?
2. 於是,這位獨佔新產品市場的製造商,開始思考「怎麼讓自己獲得最大利益?」不用很久,他就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提高產品價格。這個價格,要能達成獲得最大利益的目標,並且讓所有產品賣完。
3. 用長期的眼光來看,價格不是穩定的。價格太高,會吸引新的製造商加入這個市場,因為高價可以滿足他們急於獲得利益的願望;可是同時,消費者卻對這個獨佔商的行為感到不高興,轉而到市場找低價的產品。
4. 這是合理的現象,因為,加入這個市場的製造商愈來愈多,產品的品質就會愈來愈好,同時它的市場價格也會下降。事實上,隨著時間過去,這個曾經是獨營的商品,逐漸變成連最低社會階層的消費者也買得起的東西。(除非有專利技術)
5. 也就是,「獨佔」經營之後,接下來會發生的事情,就是「競爭」;競爭,使產品數量擴大增加,並且價格變低。在自然的情況下,「獨佔」緊接著出現「競爭」,除非這個獨佔產業,成功地獲得政府的保護他的市場(也就是特權)。
6. 1交易、2貨幣、3獨佔與競爭這三點,交織而成的各種不同的經濟現象,就是烏爾曼-瑪格麗特Ullmann-Margalit 所點出的「『看不見的手』的各種解釋」。這些的解釋認為,如果我們任由市場自然發展,個人的經濟行為,帶來沒有計畫性、有利的結果。
7. 有些利益直接影響了商品的製造,因為要引發群眾的經濟行為:1新商品被帶入市場,2商品的品質提升,3製造出大量的商品。利益,也包括更多人類需求的資訊,有現在的需求,也有未來的需求,以及滿足這些需求的各種方法。這些利益最後拓展到社會各階層。
8. 也許,最重要的是,商品數量與品質的增加,帶來某些正面意義,「文明的進步」(這是其中一句孟格爾的名言)。奧地利學派關注「社會的演化」這一點,與傳統德國歷史學派、尤其是歷史學派的法學研究,有很多相似性。
9. 海耶克後來發現,它(奧地利學派)還有一個完全不同文化傳統的祖先:蘇格蘭的啟蒙運動。
李鈞震:
1、 摘要維基百科:蘇格蘭的啟蒙運動,在蘇格蘭本土進行了哲學思想上的反思,誕生了數量眾多的思想家。這使得蘇格蘭這個西歐最為貧窮、偏遠的國家,迅速成為歐洲文明的一股強大勢力。
2、 蘇格蘭,通過和在大英帝國內的自由貿易,獲得了經濟上的優勢,又通過自古典時期就建立起來的第一個歐洲公共教育系統,獲得了教育上的優勢。各方面的復甦,使得蘇格蘭思想家開始懷疑那些約定俗成的假設,在啟蒙運動中開闢了自己的人文主義實踐道路。代表人物是休謨、亞當史密斯。
3、 創新的產品,會帶來新的市場,引發新的生業競爭環境,產生新的經營模式,並創造出新的就業機會。
4、 要降低失業率,政府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引導民間企業,創造新商品。
5、 創新產品的能量要巨大,就必須建立在社會「自由競爭」的基礎上,沒有自由競爭的環境,創新的思維就無法提升。因此,民主政治的環境,創新的能量比獨裁政權要大很多。
6、 社會的「自由競爭」,一定要建立在公平、正義、法治的社會基礎上,若不如此,「自由競爭」將帶來更多的特權、壟斷、壓榨、黑心商品,導致創新的能量萎縮。
7、 整個人類的社會,必然朝向理性、正義、自由的方向,問題是國家的領導團隊,建立「公平、正義、法治的社會」的能力夠不夠?這個因素將決定國際貿易的核心精神「自由競爭」是否能充分的發揮。
8、 經濟理論的建構,有一個前提,必須假設人類是理性的。但是事實上,到目前為止沒有一個人類的社會是完全理性的,社會總是有許多不理性的地方,個人也有很多不理性的地方,這導致了每個國家、每個社會的經濟模式,沒有辦法100%符合經濟理論。
9、 但是,整人類的社會,必然朝向理性、正義、自由的方向前進,只是每個社會他進步的速度不同,我們可以觀察他的社會的演化,分析他的處境,配合恰當的經濟理論。
10、 十八世紀的蘇格蘭與英格蘭比較起來,蘇格蘭顯得比較保守、落伍、弱勢,他配合強大的英格蘭,促使自己發生啟蒙運動;二十一世紀的台灣與中國比較起來,中國顯得比較保守、落伍、強勢,二岸之間誰會先發生啟蒙運動?那就必須在政治與思想的自由度上競爭,看誰在思想自由、言論自由的保障上比較進步,這決定二個國家未來不同的命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