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6月23日 星期二

潔能台灣 地球永續新藍海

【黃馨儀/中國時報2009.06.23摘要】六月十七日中國時報舉辦「綠色大未來低放選址,潔能台灣,地球永續新藍海」座談會,由中國時報副社長黃清龍擔任主持人,邀請多位專家,一同探討在潔能減碳的基礎下,未來如何在最安全的前提下發展核能。如今隨著全球暖化,目前全球的能源政策共同的目標就是「節能減碳」,未來國家應朝追尋低碳能源來發展,而不再完全以經濟、成本來考量。

經濟部國營事業委員會執行長劉明忠:國內積極尋找最終處置場址,也曾試圖以境外處置的方式來處理。但是由於以往選址程序與資訊不夠公開,缺乏與各方對話、意見未整合與溝通不足的情況下,造成地方居民與環保人士信心不足,或對安全有疑慮,甚至發生反彈抗議或遊行抗爭衝突。

在境外處置部份,也因複雜的國際政治環境重重限制,而未能有具體成果。低放射性廢棄物之產生,已是客觀存在的事實,政府一定要作好。政府於九十五年五月廿四日通過立法公布「低放射性廢棄物最終處置設施場址設置條例」,其精神包括「安全選址」、「權責相應」、「公眾參與」、「尊嚴回饋」。

依據設置條例規定,主管機關為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主辦機關為經濟部,台電公司則是選址作業者,各司其責,共同為選址工作而努力。而在公眾參與的部分,除了廣泛透過媒體、文宣、說明會與溝通協調會來讓民眾了解,達到最大共識。並由核能發電後端營運基金,提撥經費作為回饋金,其中的四成給所在鄉、三成給鄰近鄉、二成給所在縣市,以期為地方帶來安心及繁榮,共創雙贏的未來。

原能會放射性物料管理局長黃慶村:目前國內除了用過核燃料外,並沒有其他的高階核廢棄物。目前的選址最終處置場,是為低放射性廢棄物的最終處置。國內目前有約廿萬桶低放射性廢棄物,包括蘭嶼的九萬七千多桶、國內各核電廠的約九萬六千桶與核研所的一萬五千桶,其中約九成是來自於核電廠,其他則是其他民生用途所產生。

原能會的職責,是為民眾確保放射性廢棄物的安全,因此無論是處理、貯存、運輸或處置等,都訂定了完整的管制法規,舉凡設施的建造與運轉、廢棄物處理的品質與作業的安全等,都訂有管制的程序與標準,並實施定期與不定期的管制視察。就廢棄物的最終處置而言,每桶廢棄物在最終處置前,都會要求符合國家的品質標準才得以進行處置。

低放射性廢棄物中的核種,含量是極端微量的,已低到用普通的化學定量方法無法分析出來,因此把放射性廢棄物的最終處置,與車諾比或三浬島事件做聯想,是十分不相稱的。目前世界上處置的技術與經驗已經十分成熟,在安全上都採取所謂「多重障壁」的方式加以確保,也就是將廢棄物放在人工的工程結構和天然的地質屏障中,讓核種與輻射線不會外洩。

另外,由於放射性核種有半衰期的特性,例如鈷六十的半衰期是5.27年,因此52年多後放射性就會消失到只剩下約千分之一,因此,即使有核種外洩,也會在其緩慢的遷移過程中消失殆盡。而在處置場在接收廢棄物運轉後,會全天候進行放射性偵測,發現狀況會立即因應處理,因此到目前為止,世界上已經運轉的最終處置場,尚未有發生安全事故的前例。

經濟部國營事業委員會執行長劉明忠:經濟部最後由小組成員票選出兩個並提出「建議候選場址遴選報告」,一個就是台東縣達仁鄉,另一個是澎湖縣望安鄉。接下來進行公民投票,通過後就會由「建議候選場址」變成「候選場址」,然後進行環境影響評估,通過後會報請行政院核定,就會決定最終場址。

行政院環保署綜合計畫處處長葉俊宏:環境正義,這個名詞來自美國,一九八年美國黑人抗議,為什麼都把垃圾傾倒在少數民族的地方,後來一九九一年全國有色人種環境領袖會議中,提出環境正義的基本概念,把公民參與、尊重各族群文化等概念都放進去。這次「低放射性廢棄物最終處置設施場址設置條例」就是兼顧環境正義程序的作法。

這個條例實踐環境正義的方式,就是透過資訊公開、選址過程、計畫、潛在場址、建議場址乃至於最後核定場址等都要公告,也納入公民投票機制,讓當地居民可以決定要或不要,另外就是將回饋金明文化

日本花了十幾年時間,設置了亞洲最大的放射性廢棄物處置場,地點在以產蘋果聞名的青森縣;處置場設置後,青森縣生產的蘋果照樣賣到全世界,也沒有人說蘋果有輻射所以不能買,這樣的經驗值得大家參考。日本還邀請村民到美國、法國參觀,讓居民了解、安心,我們也可以考慮讓兩個鄉的領袖去看一看國外是怎麼做的,不然光用口頭講很難說服。

韓國的慶州也是很好的案例。一九八六年韓國開始選址作業,出現四個自願場址,最後由贊成率達89.5%的慶州出線。除此之外,韓國還邀請國際原子能總署派專家一起參與審查,並把核電公司的總部遷到慶州,讓民眾放心。

至於回饋部分,青森縣處置場所在村的所得,比全縣平均還高,回饋金在青森縣蓋了溫泉會館等,每年吸引十幾萬民眾觀光,提升當地居民所得。

政治大學政治學系教授湯京平:處置場設置條例,最重要的就是納入公投機制。過去反對場址設施的人大概有兩種,一就是意識型態的人,一講到核能就會激烈反對;另一種則是比較能夠討論安全性、回饋金問題的人。不管是哪一種人,最後都必須要有一個機制決定,我們到底要不要設置處置場,在這之間,公投就變成大家都可以接受的方式。

地方政府長期把處置場視為負面議題,會杯葛、會有政治人物操弄;但從學術觀點來看,如果拿把議題透過完整的運作,讓市民參與國家重要決策,這就是環境正義非常重要的做法。

台灣綜合研究院代理院長吳再益:過去台灣有些選舉會跟公投綁在一起,但根據公投法,投票率必須超過一半,公投才會有效,但看到我國縣市長、中央民意代表,甚至總統大選,投票率能有六成就不錯了,放射性廢棄物公投要達到五成投票率才行,如不跟大選綁在一起怎麼過得了

韓國不是這樣,韓國是採全體投票人三分之一出席公投就算有效,出席投票的人超過五成同意就算過,我們的門檻跟他們差太遠。

我們要推動低碳經濟、低碳能源,左腳要支持再生能源,右腳就是要支持核能發展,如果沒有核能,經濟發展中就沒有物美價廉的電力可以用了。因為台電現行的發電中,只有核能發電收入超過成本,其他發電類型都是虧錢。但放射性廢棄物的處置場卻還沒找到,不是顯得我們落人後了嗎?

居民對回饋金有疑慮,亞洲國家日、韓在選址跟回饋都做得很好,但全世界有回饋金制度的真的不多,歐美國家少有回饋。因為歐美國家認為電廠賺錢都有繳稅,沒有必要再額外負回饋金。像法國,百分之七十、八十都是來自核能發電,也是沒有回饋,因為回饋就是額外的資本支出。

亞洲是由日本率先提撥六十億日幣照顧青森縣,包括硬體、軟體、社會福利安全、長期照護等,台灣未來不管是選在台東或澎湖,會有最高五十億台幣的回饋金,從這個眼光來看,這個政策的設計必須要有長遠的眼光

政治大學政治學系教授湯京平:公投因為在台灣有「雙過半」機制(出席投票人數須超過全體一半、贊成人數須超過投票人數一半);而韓國部分的放射性廢棄物處置場公投,卻出現高達六成七的投票率,不是因為他們比較喜歡處置場,而是因為他們有通訊投票機制,這在台灣的公投法是沒有規定的。

韓國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地方,就是把公投定位為「解決問題」不是能源政策。第一個要處理的就是意識型態的人,這些人一想到核能就是反對,反對之後就沒有討論空間,如果我們沒有核電廠,也會有農業、醫療等放射性廢棄物,這些既存事實還是得去面對處理。處理這些問題要公平,也要面對環境正義的問題,但正不正義不是單一方面說了算,還要在地人同意。

韓國的民眾有一個很有趣的現象,就是關於處置場的論述,不再是核能安不安全、有沒有負面效果,他們看到的是處置場進來後帶來的補償金問題,以及對市政規劃的想像,讓他們覺得處置場的回饋金,可以幫助城市改變現狀、修復古蹟(慶州是古蹟城),可以帶動經濟發展,這些核心價值能帶動論述,論述的結果就會展現在公投。整個過程來看,不是公投一定要過了才算成功,而是公投前的論述過程,我們必須讓民眾對議題有些認識、討論,想像

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核能研究所長長葉陶然:目前國際上已有79座低放射性廢棄物處置場,分屬卅四國家在運轉中,顯示無論在政治上或民眾都已普遍接受。其中有73座採用「工程近地表處置」,也就是將核廢料放置在距離地面幾十公尺的深度,是目前最多國家使用的方式,包括美、日、英法與印度、伊朗等國。

另外有六座則是利用「礦坑或洞穴」來作為處置場,包括瑞典、芬蘭等國各有一個。這七十九座處置場自運作以來,已經好幾十年都沒有發生過意外,相當安全。目前更無任一個國家,是將境內產生的低放射性廢棄物運往其他國家

雖然民眾都贊成未來發展能源,應以節能減碳為最高守則,但若一旦發展核能,大家最害怕的就是核能安全與廢棄物處置的問題。除了核能發電外,在醫學診斷與癌症治療上,早已有八至九成都要應用到放射性同位素。

例如以「碘─131」來治療甲狀腺癌、以「鉈─201」診斷患者是否罹患心臟冠狀動脈疾病,或以「鎵─67」來評估淋巴瘤、以「氟─18」來偵測肺癌等,皆可達到醫療與診斷的功效。此外,放射性同位素亦有滅菌、殺蟲功能,例如以「鈷─60」將點滴、中藥材、古文物內的細菌消滅,某些農作物或花卉亦會以放射性同位素來育種或變種。

在高科技方面,手機機殼的聚合亦可經照射放射性同位素後再加工,或是一般工業界非破壞性的檢測與校正,都會用到放射性同位素。所以放射性同位素的應用,其實在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現今民眾最擔憂的就是核能帶來的放射線危害,或是廢棄物對環境、人體造成的傷害與影響

○○五年南韓首度透過公投的程序,以落實民意為基礎的決議,讓慶州這個千年古都有了建設性新契機。原是高麗新羅王朝首都的慶州,是讓韓國人驕傲的「無城牆的博物館」,除擁有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遺產的佛國寺、石窟庵兩處佛教聖地外,為數眾多的自然、人文景觀,也使得這裡成為韓國重要的觀光勝地。

選擇此處作為低階核廢料的最終處置場,非但沒有影響當地的自然生態,透過回饋金的機制運作,文化古蹟有了更為完善的保存,為觀光產值帶來極大化之效益,也促進地方建設之繁榮。

【黃馨儀、唐鎮宇/中國時報2009.06.23摘要】原能會放射性物料管理局長黃慶村:「處置場的安全確保」是最高的基本原則,沒有安全就失去正當性。除了在選址階段會要求主辦單位依法辦理外,未來在場址選定後,不論是在處置設施的設計、建造、運轉或封閉階段,皆會進行嚴密的安全管制,除非確認符合安全要求,否則不會發給建造執照或運轉許可。

民眾對核廢棄物的安全問題十分關切,因此原能會也已在實施邀請環保團體、當地居民參與管制視察的計畫。希望透過學者、專家與民眾的參與,使放射性廢棄物的管理資訊更透明,讓民眾的參與獲得有更多的瞭解,並對安全更具信心。

環保署綜合計畫處長葉俊宏:雖然目前公投的門檻不易調整或降低,建議在公投前,讓民眾理解未來處置場的發展遠景與藍圖,或是找國際專家來評估讓大家放心,也要深入了解民眾想要什麼建設等,這些都要在公投前講清楚、說明白,韓國光是整頓清溪川就辦了上千場說明會,台灣若能比照辦理,公投才有希望

經濟部國營事業委員會執行長劉明忠:要如何讓公投過關,關鍵在於事先的溝通。我曾到台東參加公聽會,民眾最關心的還是安全問題。首先可以拿國際上處置場皆安全運轉的資訊,多與民眾溝通;其次是處置場設置,是否能與地方共存共榮,應該讓地方知道

選址小組最後一次會議中,學者專家曾連署一個建議,就是推動處置場博物館化及及營運透明化,以降低民眾對低放廢棄物的疑慮,建立對處置場安全的信心。讓民眾能了解廢棄物處理流程,並知道現在處置場裡有多少桶廢棄物、從哪裡來,放射線資訊如何等。

未來處置場回饋金使用辦法,將朝提升地方經濟發展、教育文化、衛生醫療、社會福利及環境改善與美化等方向擬定,以贏取當地居民的認同。另外處置場相關設施將全面實施節能減碳措施,採取適合於當地之先進綠色能源科技,運用最佳化之節能管理系統,並在處置場周邊建置環境保育區,主動展現對環境保護的決心。

台灣綜合研究院代理院長吳再益:低碳社區所消耗的電力,至少50%須來自無碳發電,核能電廠就屬於此類;核電廠與台電有關,所有核廢料的處置也是台電要負責推動的。台電必須要與當地密切結合,發展友善、有利的設施,建造很多再生能源設施,創造綠色、低碳能源,把自己的困難與政府政策結合在一起,才能相輔相成。

政治大學政治學系教授湯京平:公投前有很多事情要做,有一個大家比較少注意到,但是又很重要的問題就是「意象營造」。過去大家想到核能就聯想到「骷髏頭」,這個意象是危險的、讓人害怕的。新竹南寮的焚化爐做得非常漂亮,讓人意象改變,以後人們再見到焚化爐時,大家就會想說,焚化爐這麼漂亮、又不臭,又有回饋,就會有正面的意象。

改變意象,才有可能改變投票結果,南韓核廢料處置場在意象改變後,開始就有不同城市競爭,有競爭大家才會主動出來投票,投票率才會高。如果這次公投不順利的話,能不能修改公投法雙門檻的限制?公投的規則應該設置的更細,這塊應可進一步深思修改。

【李盛雯 中國時報2009.06.23摘要】核子醫學檢查可以早期發現癌症、中風、心臟病等疾病,早期治療,但多數民眾聞「核」色變,擔心有輻射傷害而心存疑惑,事實上,現代核子醫學所使用的放射線雖與核電廠系出同源,運用方式及風險卻大不相同。包括目前癌症診斷最夯的正子攝影,不但不傷身,反倒能更精確定位出癌細胞所在,一舉殲滅,救人一命。

提到核能,一般人馬上會聯想到核能發電,直覺把放射線污染、核廢料視為毒蛇猛獸!換個場景,核能在以救人為職責的「白色巨塔」裡,可是救人無數的醫療利器。最為人所知的就要屬一般的X光、電腦斷層(CT)及核磁造影(MRI)了。如果想知道一個罹癌病人的癌細胞究竟有沒有擴散、深入到身體的骨頭,就可以簡單打一個放射性同位素的骨頭造影藥劑,然後再進行全身掃描,就可清楚知道癌症細胞是不是有擴散到骨頭。

另外,王世楨指出,民眾大概最常緊張的就是,自己是不是罹患有冠狀動脈的毛病,即所謂的狹心症,譬如說突然會覺得胸悶、胸痛,這個時候,就可以藉注射放射性同位素,進行心臟的核子醫學掃描,看清楚心臟是不是有缺血的現象,倘若有,就要進一步到心臟科做支架或血管改道手術,或是去通血管。

治療方面,用得最多的則是甲狀腺癌症病人,病人可以服用放射性的碘131,當碘131被吃進肚子裡,就會跑到身體裡有癌症細胞的部位,在被癌症細胞吸收的同時、發出放射線把癌症細胞殺死。

王世楨進一步指出,目前台灣地區還有使用Y90的微顆粒,針對肝癌腫瘤太大或數量太多,根本無法用外科手術切除時,就可以把Y90的顆粒打進身體裡,藉由放射線把肝癌細胞殺死。雖然台北榮總是去年才自國外引進這項技術,卻已經是國內病例數最多的醫院,完成治療約五、六十例,成效很好,腫瘤明顯縮小,提高開刀的可行性。

目前國內最夯的正子攝影也是這種技術的延伸,王世楨解釋,正子攝影是應用一種氟18的葡萄糖,只要身體裡面哪一個地方的細胞新陳代謝較旺盛,就會吸收較多的放射性同位素,所以透過攝影就能一目了然,因為一般來說,癌細胞本身代謝都比正常細胞來得旺盛。

而更新一代的質子、介子甚至重粒子治療,也都是這方面範疇。王世楨強調,過去放射線治療最為人所垢病的,就是焦土策略,不管好細胞、壞細胞通通殺光光,但新的放射線治療技術,能夠更精確的到達癌症細胞,不再錯殺。

至於這些具輻射性的醫療廢棄物,會先儲存在醫院的密閉空間內,達一定量後再送原能會之專人處理。醫院透過安置於鉛板隔離空間的這道程序,讓具輻射性廢棄物之放射性,降低至與一般環境背景相等後,再以一般廢棄物方式處理。

參考資料:核電時代 芬蘭核電廠的借鏡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