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有一個較受到支持的變通辦法是,把這些「真核單細胞」或「簡單的真核多細胞有機體」,單獨分類成一門,稱為Protista原生生物界。(注:真核,基因被核膜包裹、隔離)
2. 這樣分類有一個好處,它讓真菌、植物、動物門之間都有清楚的分野,因為所有難分類的東西都被兜進原生生物界。
3. 原生生物界包括各種族群,其中有很多族群彼此之間可能沒什麼近親的演化關係。
4. 原生生物界的各種生物是為了方便而被放在一起的,把差不多階層等級的有機體全部放在一起,例如,我們把終其一生都是單細胞的真核有機體,都歸為「原核有機體」。
5. 某些像植物的多細胞有機體,也被放入原核生物界,因為它們的身體顯示,每個細胞組織之間的差異性很小。(意思是,沒有分化成不同功能的細胞,比較像一團長得一模一樣的細胞聚在一起)
6. 真核生物界的「多細胞原核生物」可分為三種生物鍊,分類準則是他們攝取養分的三種模式:
7. 像植物那樣的光合自營有機體photosynthetic autotrophism(植物門)、像真菌那樣吸收的異營有機體absorptive heterotrophism(真菌門)、像動物那樣消化的異營有機體ingestive heterotrophism(動物門)。
8. 原生生物,被認為是從原核細胞而來的一個分支派別,它們從原核細胞分裂演化的時間點,早於植物、動物和真菌。這個樹狀圖也指出原核粒線體、鞭毛蟲和葉綠體的起源。有關於,為什麼有很多種光合原生生物會有葉綠體?到目前為止,沒有任何數據能說明這個疑慮。
(翻譯改寫Carol H. McFadden, William T. Keeton的《Biology-An Exploration of Life生物學》)
徐弘毅:
1. 在演化的晚期,不同的物種已經發展得很成熟,彼此的區隔清楚,不會交配產生後代(就像豬和狗不可能交配產生後代),所以能夠明確地分類;
2. 但是在演化的早期,物種之間的差異很小,縱使有一點點的差異可分為二類,還是有可能互相影響,甚至交配產生新的下一代。
3. 所謂的繁衍下一代,指的就是基因交換。
4. 演化晚期的高等生物往往必須透過精卵交配,這就限制了他們不同物種之間的基因交換。
5. 演化早期的低等生物,例如原核細胞,可能可以透過注射基因到對方身上、或把對方當食物吃掉等方式,達到基因交換的目的,使得往後分裂的細胞,都具備雙方的優勢基因。
6. 雖然高等生物彼此不會再發生不同物種交配繁衍下一代,但是,高等生物感染疾病的時候,卻有類似的現象,例如,被愛滋病毒入侵的白血球,之後繁衍的白血球都帶有愛滋病毒的基因。
7. 作者說有些原核生物,如果被植物學家研究的活物,就被認為是植物,稱為藻類;如果被動物學家研究,就被認為是動物,稱為原生動物。這是要打破學習者的思考慣性:不要用自己的經驗去想事情。
8. 人類,自己是屬於演化晚期的高等動物,所以,我們會有比較多高等動物的人生經驗、比較了解高等動物的一切,但是,用高等動物的人生經驗來看原核生物就會產生誤解,因為那是人自己想像的,不是事實,不是依據自然法則。
9. 我們必須了解真實,然後才能向真實的自然學習。
10. 為了應用自然知識,我們暫時將各種單細胞原核、簡單的多細胞原核、單細胞真核、簡單的多細胞真核等生物歸在一起成為一類,但是我們心裡必須清楚知道,它們彼此實際上沒有什麼親屬關係,我們只是為了方便,先把差不多演化階段的物種都先放在一類,這可能是暫時的權宜之計。
11. 一切的專業知識都是超出個人經驗的,所以都會讓學習者感覺不自然、不舒服、不理解。
12. 只要人有恆心毅力,長期反覆學習、練習、思考,古今中外任何一部經典所傳授的知識,人就會擺脫自己的基因慣性、靈魂慣性、族群意識形態、偶像崇拜、拜金主義,然後,產生獨立思考能力,客觀地觀察自然的真實面貌與自己的真實面貌,學會尊重自己、尊重他人、尊重自然,這樣,人就自由了。
13. 因為人類沒有辦法打破高等生物階級意識框架,所以,無法有足夠的獨立思考能力,來清楚地為原核生物界的各個物種分類,這是文明發展的界限。
14. 有一天,當人類更懂得環境保護優於經濟發展,更懂得身體力行照顧弱勢,各種權貴都能把下層社會的人看成跟自己是平等的,所有人都實踐《憲法》、《世界人權宣言》,每個人都熱愛學習真理,把終身學習、五育並重當成生活習慣,那麼,無知的框架就會被打破,人會得到更強的獨立思考能力,到時候,原本弄不清楚或解決不了的問題,也就變得可以分辨清楚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