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弘毅:
1. 「雖然在前寒武紀有很多「原核有機體」,但是最古老的多細胞的化石是在寒武紀Cambrian這個時期才比較多,時間點大約是5億9千萬年前。」
2. 原核有機體,在前寒武紀不斷競爭愈來愈少的有機物質食物。物競,使得原核細胞演化成更複雜的真核細胞,並進一步聚集成「細菌墊」之類的團體,好掠奪、攔截更多資源,接著,聚集的細胞逐漸演化成可長久協調共生的多細胞生物,並且細胞開始分化,使得不同的細胞擔任不同的工作,多細胞有機體的成熟期大約是寒武紀。
3. 「在寒武紀的晚期,臭氧層發育完成,有機體開始可以安全地在陸地上生活。植物在4億5千萬年前攻占陸地,無脊椎動物接著上岸。」
4. 海洋的各個有機體的競爭愈來愈激烈,落敗的物種必須遷移來求得生存權,因此,當新的天擇條件出現:地球發展出臭氧層,陸地生活承受的紫外線降低。在海洋處於弱勢的物種就開始登上陸地,尋求新的發展;
5. 新的生活環境「陸地」出現,促使生物朝多樣方向演化,物種的種類突然增加,就像一場大爆炸。
6. 「因為前寒武紀的真核化石很少逃過千禧年大自然力量的毀滅,我們只有非常稀少的證據來判定早期的輻射演化和動物門、植物門的起源。」
7. 當證據非常稀少,生物學家的邏輯思考能力就變得非常重要。如果一個生物學家有階級意識、強烈的偏好與偏見、絕對不吃的東西、很多禁忌、人生歷練太少、不懂各族群的意識形態、只會某種運動、只聽某種音樂,那麼,推論就會出現很大的錯誤。
8. 教育的基本理論是,一個學習者同時接受五育並重的訓練,比較不容易有偏差,學習理論也會較完整。
9. 所以,一個生物學者,為了增加自己的判斷力,應該多參加各種環保人權社團組織、學習藝術體育技能、閱讀各種新聞、了解不同族群的看法,研究經典並且實踐經典,研究自己能實踐多少經典的內容,能正確地了解自己的真實狀態,最重要的是,良好的學習習慣,需要長時間反覆練習來養成。
10. 培根:人們幾乎都是依從自己的天性來思想,依從自己的見識來談論,同時,在行動上又是依從自己長期養成的習慣。
11. 天性往往是隱藏的,基本上很難完全戒除,如果要真正改變和克服天性,只有靠長期培養而成的習慣。
12. 一個人想要征服自己的天性,就應該為自己制定合適的目標。目標太高,就會招致失敗,從而灰心失望;目標太低,固然可以贏取成功,但進步卻很小。
13. 天性中最惡劣與頑固的地方,可以克服的話,那可是需要時間的。然後,要減少對惡習的放縱,就好像一個人戒酒時,從無節制的痛飲,到偶爾喝一點一樣。
14. 一個人不應該持續不間斷地給自己強加一個習慣,對於練習新習慣要有間歇。因為,停頓可以強化新的起步;一個人透過不間斷的練習,他將會在養成良好新習慣的同時,凸顯了自己的缺點,並把二者帶進一個新習慣中,所以,必須有恰當的間歇,才會逐漸淡化自己的缺點。
15. 「新的分子科技,例如電泳electrophoresis、核酸雜化法DNA hybridization、胺基酸定序amino acid sequencing、DNA和RNA定序,這些都額外的分子等級數據,可幫助界定不同物種的關係。」
16. 科技是一個工具,可以提供更多證據,來幫助人們檢查自己的判斷與思考是否正確。但是,科技沒有取代一個人學習所經歷的種種掙扎歷程。
17. 學習一門從未接觸的新知,所帶來的痛苦與樂趣是無可比擬的,它讓一個人從不斷挑戰自己缺點中獲得勇氣,又讓人從擺脫無知中得到自由,並且發現自己具備不斷進步的潛能,可以透過不斷地學習,成為一個獨立自主的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