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6月7日 星期日

台灣政府該舉債救經濟嗎?

【摘要 薛孟杰 工商時報2009.06.07】諾貝爾獎得主克魯曼日前來台,對未來經濟復甦也不是很樂觀,但全世界為經濟復甦都做同樣一件事,就是擴大內需市場。以中國大陸為例,要投入4兆人民幣振興經濟,相較於中國大陸及美國等鉅額投入,台灣投入的比例並不算高,尤其克魯曼悲觀認為,經濟要15年後才真正復甦,但他還是主張,政府要擴大支出,只是,擴大支出的錢在哪裡呢

美國舉債的情況,大家都瞭解,為了擴大內需市場,歐巴馬不只把兒子那代的錢拿出來用,恐怕現在連孫子輩的錢也動用到,也就是因為舉了這麼多債,他才會說希望錢花在美國貨,引發各國對美國保護主義的疑慮。台灣目前也有內需不振的問題,要擴大內需,當政府沒有錢時,必須舉債。

根據歐盟標準,是以負債總額GDP的比例,做為計算舉債額度存量的算法;至於另一種流量的算法,則是債務占政府總預算的比例,公債法的上限是不能超過15,但不論哪種算法,台灣目前的舉債都沒有超過上限

政府計算債務的公式,還是存在著漏洞,例如,用自償性的基金如國道基金舉債,就不算在舉債額度中,但事實上,這部分舉債也算是政府債務

最近幾年台灣(扁政府) 稅收超收,而且未出現財政失控狀況,何況還有出脫國庫持股的歲計剩餘,可以緩衝,舉債若能用在資本支出,套句俗話說就是「養鵝生蛋」,就不會有問題。

平心而論,若政府不舉債,經濟成長率一定比舉債更難看。當大家都沒信心,政府舉債刺激經濟就划得來。過去一年政院丟出大概2,000億,以相對概念而言,其實還好。只是,我認為,短期內政府除了舉債,還有很多事可做,兩岸金融監理協議(MOU)趕快簽,建立亞太資產管理中心。(國民黨立委賴士葆口述,記者薛孟杰整理)

【摘要 工商時報2009.06.07王信人】我國財政目前面臨二個問題,第一個是,稅制上學港、星,不斷減稅;但是,政府支出,卻學美國不斷擴大,左右不對稱,陷財政於危機中。

第二個問題是,財政部長李述德一再強調提高財務效能,卻避談財政健全,但這二者不同,實在混淆大眾視聽。政府角色在於看社會整體資源使用是否有效率,政府的「財政」和私人的「財務」不同,當政府財政發生危機,是整體社會在承擔後果。尤其當年做決策的政務官不在位時,就不負擔政治責任,這是民主政治的危機。

並非舉債有問題,而是舉債要做什麼?如果以擴張性財政政策救經濟,為短期措施舉債,或者為了愛台12項建設,為長期建設舉債,都有總體經濟的目的,有學理支持,我不反對。

我反對的是亂舉債,政府利用學理上的理由舉債,做政治上的揮霍,例如,發消費券837億元是否有效果?政府每次舉債一定要慎重,釐清成本與效益,如果沒有效益,例如過去蓋一堆蚊子館、蚊子機場、蚊子停車場,就是嚴重浪費。

標準普爾調降我國未來展望,就是因為已看出財政上的問題,否則為何不降低日、星、美的展望?財政部每次都舉美、日、星為例,表示他們的債務占GDP的比重,都比台灣高,因此主張我國還有舉債的空間,這不符合專業

如果別人舉債比我們多,我們就有理由借更多錢嗎?必須具有償債能力,才允許舉借更多的錢,同樣的,其他國家負債比例高,來自於他們財政較健全,有償債能力當後盾,而我國平均國民租稅負擔率僅13.4%,不到14%,居世界各國之末,根本無還債能力,實不能與他國的舉借能力相提並論。

美國總統歐巴馬已宣示未來23年內要加稅,對有錢人加稅,以降低政府財政赤字;愛爾蘭政府也不得不提出追加預算,對富人加稅,以解決財政問題。

提高財務效能,對財政只是杯水車薪,世界上沒有一個國家把財政健全,建立在提昇財產效力上,都是建立在健全的稅收上。判斷一個國家財政是否健全?不會看該國有幾條高速公路、資產「存量」,而是看該國財政的「流量」能力,稅收是最重要的,為了支應財政需求而存在,稅收不足就會有赤字、舉債。

我國民平均租稅負擔率,從以前的20%降到13.4%,表示稅收成長比不上經濟成長的速度。只談提高財務效能而不談財政健全,錯把政府角色做小了。

美國經濟學家克魯曼來台訪問時,李部長問他我國政府未償債務餘額問題時,克魯曼回答,台灣的政府負債不包括社會安全捐,和美國不同,難以比較,剛好突顯出,我國與國際之間的債務項目定義不同,無法比較,我國類似社會保險的特種基金,隱藏各種債務,運用得過度氾濫,為政府的「或有負債」,應全部揭露。(政大財政系教授曾巨威口述,記者王信人整理)

參考資料:國債13.8 國債占GDP81.13%

【摘要 工商時報2009.06.07 依據財政部統計處的資料可知,從去年下半年開始,我國經濟情況急速衰退,連帶造成政府稅收大幅下滑,今年14月的稅收徵起數較去年同期就減少了800億左右

今年所得稅稅收的徵收,實績將比去年更為減少。此對早已困頓不堪的國家財政而言,無異是雪上加霜的噩耗。迄今為止,我們還看不到政府對此危機的重視,更看不出政府有妥善解決這個問題的能力與準備。

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主席柏南克日前提出的警告,「除非我們展現決心,能夠長期維護財政的永續能力,否則我們將無法獲得金融穩定或健康的經濟成長」。面對美國今年的預算赤字將高達1.8兆美元,柏南克甚感憂慮。「我們不能永遠靠借錢,來支付未來需求」,這是一句發人深省的話。

短期急切的財政需求,固然會造成政府財務上的壓力,增加政府債務負擔,但它卻不是我國財政問題惡化的根本原因所在。綜觀我國近10餘年來的財政狀況,年年赤字,舉債快速攀升,稅收占GDP比重嚴重下跌。每次外界對我國財政惡化狀況產生質疑時,政府老是淡化或隱藏問題真相,掩飾或混淆早已存在多年財政失衡問題的藉口。

美國,有民主黨與共和黨兩大政黨,前者的意識型態傾向自由派,後者則傾向保守派。因此,二者的財經政策理念完全不同,民主黨主張大政府,強調政府功能,支持對富人課重稅,具有「社會性」的左派思想;共和黨則主張小政府,強調解除管制,反對對富人課重稅,擁有「資本性」的右派思維。

民眾透過選舉,表達對不同財經政策理念的偏好,經由政黨輪替,將民意落實於實際政策作為中。大政府須要更多的政府支出,故須要配以對民眾加重課稅;小政府無須過多的政府支出,故可以對民眾減輕課稅。但無論如何,支出多,課稅重;支出少,課稅輕,從而政府財政可維持應有的平衡與穩健。

反觀我國的情況,更糟糕的是,為了討好選民,兩大政黨在選舉時都競相濫開支票,增加政府支出負擔,同時卻又胡亂減稅,侵蝕政府課稅稅源。換言之,我國以「左傾」的態度決定政府支出,但相反地,卻用「右斜」的觀點面對政府的課稅。不論何黨上台執政,倒楣受害的都是國家財政,而被犧牲的就是租稅公平

59 ul46.7.2009經濟日報╱社論】去年立法院審查中央政府總預算時,在野黨即指出政府嚴重高估今年的稅收;然而國民黨控制的立法院,不只未將預算退回行政院重編,甚至反常地只刪減極少量的歲出預算。當時有識之士就指出今年稅收必然不足,財政赤字必再擴大;然而政府完全不理。

今年二月主計處預測全年經濟將負成長近3%,比政府編預算時假設的正5.08%足足掉了八個百分點。我們當時即指出,今年的稅收可能短收逾3,000億元,政府不能再亂花錢,可惜政府依然不理5月主計處進一步調降經濟成長預測,但政府依然不願承認稅收將會短收。

今年前四個月的稅收統計出爐,稅收比去年同期減少了712。財政部長李述德527日接受訪問時,雖承認今年稅收可能比預算短少,但仍說不必追減預算。日前所得稅申報結束,今年自繳稅款比去年減少逾700億,稅收將短收甚多的情勢更加確定。但李部長63日仍說:他一點也不擔心,因為去年下半年金融風暴已預測所得稅會減少。有這樣的部長,他不擔心,人民倒該十分擔心。

重要的是稅收預算,遠高於實際的稅收,而政府支出的預算,卻要把預算的收入全部用掉。因此現在稅收低於預算,有很多支出將沒有財源,那要怎麼辦?

稅收既然遠低於預算,政府又已超額舉債,政府應該辦理追減預算,拿掉一些較不重要,較不影響國內就業的支出項目,以免更靠近年底再刪減支出時,可能會刪到一些重要的支出,甚至讓一些工程半途而廢。然而李部長卻仍說等到下半年再說。李部長一直後知後覺,或堅不認錯

若全年維持這比率,全年稅收也將比預算數少掉3,000億元以上。現在或可期待股市的熱潮帶給政府多一點證交稅收。但股市很難一直漲上去,證交稅頂多也只能多收300億左右,不足以彌補可能超過3,000億的損失。不要再隱瞞和拖延。

參考資料:李述德下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