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6月15日 星期一

10個不可不知的《歌劇魅影》

【摘要6.15.2009/李秋玫】1986年,安德魯.洛伊.韋伯創作的《歌劇魅影》在倫敦女皇劇院(Her Majersty’s Theatre)首演之後,膾炙人口的歌聲,就不曾停歇。即使全球已超過八千萬觀賞人次,直至二十多年後的今天,魅影的熱度仍就沒有退燒。

七月,《歌劇魅影》又即將再度來台,面對這難逢的機會,不管看過與否,您可以換個角度了解魅影!

1.《歌劇魅影》第一個經典的換景

序幕中,拍賣品編號666碩大、豪華的水晶燈帶來神秘的氣氛。拍賣員押低聲音說著魅影的傳說,待他手指一比說者「請看」,原本帆布半罩,置於中央舞台歪七扭八的水晶燈,在一閃光中被吊到屋頂。持續十五到三十秒間,蛛網縱衡、斷垣塵封的巴黎歌劇院舞台,居然慢慢地回到定位。燈光迅速接換,隆隆作響的管絃樂中,金碧輝煌、全盛時期的歌劇院場景頓時呈現觀眾眼前。這個全劇第一個堪稱經典的換景!

2.魅影如何現身克莉絲汀的鏡子上面

用的是古老幻影魔術,魅影藏在鏡子後面。當內部全部黑暗時,外面看不到裡面。但裡面發亮時,藏身者就會現身,讓觀眾感覺魅影神出鬼沒。而透過這個手法,兩人形象第一次出現,便是透過影像的「內」、「外」交疊,呼應全劇的中心主軸。

3.迷宮般地下王國,達到不可能的任務

這段的每個細節都在挑戰視覺效果的極限,先是整個舞台化妝間消失,換成劇院後台工作用的「貓道」。魅影與克莉絲汀快速穿梭其間,最後換景到地下密宮。濃密的乾冰顯示一片湖面,魅影撐著一艘小船載著克莉絲汀,從舞台深處往台前緩緩移動。

4.從地底冒出的大燭臺

最出乎意料的壯觀場景,是四柱從湖底升起的大型燭臺。這對觀眾來說是個不可預期的效果,因為觀眾直覺舞台是一個平面,從地底而升的燭台,帶來平面不存在的錯覺,是個相當有說服力的設計。襯托著燈光與強烈的音樂節奏,讓這個畫面也成為這部音樂劇的經典。

5.墜落的水晶燈

目睹克莉絲汀與拉烏爾互訴衷情,妒火中燒的魅影淒厲大吼,音樂急轉直下,天花板的巨大水晶燈應聲墜下,這也是中場前最經典的機關之一。六千顆小水晶、直徑三公尺、重達一頓的水晶燈,在今年加強燈光、音響及懸吊系統下,掉落的速度會比劇院時快百分之三十,感覺將是非常地不一樣。

不可不知的音樂

1.克莉絲汀的音樂課

在地下宮殿,魅影命令克莉絲汀為他歌唱,最後在他的要求下,克莉絲汀以發聲練習的模進音型愈唱愈高,最後達到尖叫一樣的高點(High E)而停下來。這是韋伯為他第二任妻子莎拉.布萊曼量身訂作來討好她的,為了讓世人欣賞她天賦異稟的歌藝,韋伯刻意安排這個高難度的唱段,但這個代價,也使得未來能唱這個角色的人,門檻加高許多。一般沒有聲樂底子的歌手,唱到這裡是會常常讓人心驚肉跳的。

2.音樂劇中的古典歌劇語法

《漢尼拔》戲中戲的音樂展現了韋伯長年的歌劇修養:卡洛塔的花腔、合唱曲的加入有明顯威爾第《茶花女》的音樂語法。接下來的第二首〈想起我〉以分解和弦的民謠風寫出,卻在終曲前帶出一段裝飾奏(cadenza)的花腔,以呼應前一首曲子的歌劇花腔音樂語法。此外也倣效義大利早、後期許多作曲家的宣敘調手法,也有經文歌形式寫成祝禱般的宣敘,再轉接詠歎調般的抒情曲,以及在劇中劇《唐璜的勝利》的全音音程寫成的宣敘調。

3.對比的主題

〈假面舞會〉帶來音樂劇中很重要的要素:大型歌舞場面。〈假面舞會〉音樂雖然熱鬧,但音樂主題與猴子音樂盒所演奏的孤涼曲調,其實是一樣的。一體兩面、一物二性、陰陽相生,是韋伯最喜歡的創作手法。

4.沒有學院派的束縛,曲調自然天成

從《歌劇魅影》之後,連續幾個愛情題材的音樂劇展現出韋伯想建立屬於自己「非音樂劇風格」的音樂劇,亦即「流行歌劇」(pop-opera poper)的企圖。他希望由極簡的對白,讓音樂貫穿全劇,同時以仿宣敘調與詠歎調的歌曲,再創音樂劇風格。他常以自己先前做的作品加以修飾,成為新作的一部分,這點習慣和義大利作曲家羅西尼非常相似。另一個厲害的本領,就是將其他包括古典流行或歌劇音樂劇作曲家的片斷主題經過潤飾變奏,讓原有的旋律更流暢動人。

5.《歌劇魅影》中的〈歌劇魅影〉

魅影推開穿衣鏡,伸出手來牽引克莉絲汀進入地下密室時出現的主題〈歌劇魅影〉,是本劇讓人印象最深刻的招牌段落,和之前演奏過的〈序曲〉是同一首,但配器截然不同。序曲以豐厚的管風琴音響奏出,像是一部交響詩;但在這裡則淡化器樂部分,管風琴只在導奏部分輕描淡寫地出現,反而強化了搖滾樂的部分,突顯爵士鼓、電子合成器,以及特意安排的低音節奏。連韋伯本人都曾在訪談中表示,他在這裡向觀眾開了一個聽覺上的玩笑,讓觀眾一方面置身傳統歌劇氛圍,但耳中聽到的卻是不折不扣的金屬搖滾。這樣不搭調的兩種元素,卻巧妙地結合在一起,不得不佩服作曲家的慧黠。

參考資料

《歌劇魅影解讀面具與歌劇背後的魔幻世界》,國立中正文化中心出版,20061 【完整內容請見PAR表演藝術雜誌20096月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