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7月3日 星期五

政府救DRAM產業,救到那裡去了?

  

【工商時報社論2009.07.03摘要】日本經濟產業省日前依據「產業再生法」,決定透過該國政策投資銀行(DBJ),對DRAM大廠爾必達投資300億日圓,DBJ並將與日本民間四大銀行聯手,提供超過1,000億日圓融資,協助爾必達度過難關。日本經濟產業大臣二階俊博表示,「爾必達的經營若出狀況,將對日本電子產業造成極大影響,因此政府決定提供金援。」

看到這則新聞,讓人不無感慨。馬英九總統去年124日曾告訴外籍記者:「台灣DRAM廠倒了,我們的IT產業就糟糕了。」他接受電視台訪問時,說出「不救DRAM不配當總統」這句話。如今半年過了,國人只看到政府成立了一家「台灣記憶體公司」(TMC),要怎麼救國內DRAM產業,到現在八字還沒一撇。

倒是從日本方面傳來消息,TMC正跟爾必達商談,計劃出資200億日圓,取得該公司10%沒有表決權的優先股TMC尚未對國內DRAM廠幫到什麼忙,卻優先出手參與外國企業紓困,這就更加讓人搖頭了!

DRAM是電腦、手機等資訊電子產品必備的關鍵零組件,其重要性與面板不相上下,放任國內的DRAM廠倒閉,將跟日本一樣,產值龐大的台灣IC產業必定受制於韓商;同時,DRAM廠僱用員工高達數萬人,政府不能坐視不管。此外,國內幾家DRAM廠商一起陷入經營困境,主要由於全球市場供過於求,價格持續滑落,並非因為營運效率不佳。政府在這種情況下出手援助,具備足夠的正當性。

令人遺憾的是,相關主管部會在政策執行的規劃上,一開始就走向了岔路。去年下半及今年第一季,全球經濟情勢空前嚴峻,DRAM的售價又跌至每顆0.7美元的谷底,在這樣極端窘困的情況下,政府部門只要秉持公正態度,規劃一個兼顧各廠利益的架構,並輔以是否提供資金援助作為手段,絕對有機會引導6家廠商進行整併,進而以台灣一家完成合併的DRAM公司,與同樣陷於困境的日本爾必達或美國美光洽談技術合作或共同投資,聯手對抗韓國的三星與海力士。

但經濟部授權設立的TMC,卻擺出「唯我獨尊」的姿態,準備等待業者不支倒閉之後,再以低價收購殘餘的產能。如此形同「禿鷹」的算計,對原始股東的權益「殺很大」,如何能讓現有業者服氣?也難怪陸續引起強烈反彈,紛紛尋求自救之道,TMC6家業者此後再無交集,其存在基礎也隨之動搖。

TMC原定4月底向行政院國發基金投資審議委員會,提出申請政府投資的計畫,迄今卻遲遲未見下文,主管官員對此也避而不談,外界完全不知政府當局,究竟葫蘆裡賣的是什麼膏藥。

此刻卻突然由日本傳來TMC準備入股日商爾必達的消息,不免引發以下的質疑:第一,TMC成立的目的,在於執行馬總統「救台灣DRAM產業」的政策,怎麼如今卻變成參與日本DRAM廠的紓困,難道TMC設置的宗旨已經改變?或是TMC的資金,完全與台灣眾多納稅人無關?

第二,或許TMC是為了透過投資爾必達,確保取得技術來源,但以10%又不具表決權的持股,如何能夠拿到核心技術?況且,最關鍵的新一代技術研發,每年動輒需要投入超過百億元台幣資金,TMC可能日後不必承擔嗎?

第三,當日本政府注資之後,還會同意爾必達在一般通用技術以外,將特殊等級例如用於繪圖、伺服器或手機的特殊記憶體技術提供給外商嗎?

此外,就目前技術水準而論,韓國三星已經開始試產50奈米DRAM產品,海力士也準備進行試產,與美光簽訂共同研發合約的南亞科技,則預訂今年第三季開始轉換進入50奈米製程,至於爾必達,迄今未聞就此有何進展

DRAM產業的製程技術不斷推陳出新,事實上也只有保持技術精進,才能大幅降低成本,提升競爭力。例如由70奈米轉換為50奈米,產量即增加一倍,而每顆成本則降低一半。易言之,過去DRAM每顆售價需達2.4美元才敷成本(含封裝測試費用),改為50奈米生產後,每顆只賣1.35美元即有獲利。從技術角度來看,TMC是否非得選擇爾必達作為合作對象,其實不無斟酌餘地。

參考資料:

美科技業熊市未結束

行政院提出三挺政策

國發基金紓困DRAM度難關

救企業 別忘了十年前呆帳教訓

DRAM業非救不可

經濟苦撐 恢復信心優先

政府也來買空賣空?

台灣大學生機會 不在中國

誤信政府判斷 企業缺錢過冬

給力晶一人領一千萬吧!

政策搖擺 救經濟淪為口號

政府不要再燒錢了

難存活就光榮犧牲吧!

山寨經濟決策當紅

DRAM 毋須禿鷹TMC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