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7月4日 星期六

在柏林思考文化

【摘要7.4.2009葉景雯 蘋果】德國柏林市的文化氣息很濃厚,旅遊業很興旺。大大小小的博物館、藝術館琳瑯滿目,甚至可說柏林市本身,就是一個龐大的文化博物館。

柏林市的每一家博物館都要門票,而且不便宜。柏林市就像專門為旅遊者打造的一樣,你可以乘觀光車、乘地鐵、叫計程車,可以在河裡坐船,也可以上電視塔或氣球俯望全市。街道很寬,很少有堵車現象

二戰時聯軍,把70%的柏林建築都轟炸過了,許多建築都是後來模仿原樣重建的。看一看四周覺得很不可思議,難以相信那些古色古香的建築是新建的。我在博物館島,曾看到過建築工人在建一棟新樓,周圍放了不少斷腿、少胳膊的雕像,他們把這些雕像放在新建的樓上,結果新的建築看起來就很有味道了。震撼之餘,彷彿看到在一片戰爭的廢墟裡,有人小心翼翼地把那些舊建築上的雕像一塊一塊地收集起來,放好,留著將來有一天派上用場。

沒有對自己故土的熱愛,沒有寬廣歷史視野的民族,是不會這樣做的。在觀光車上,可以看到柏林市保留最長的柏林牆。從觀光車頂層看去,覺得柏林牆很矮,失望的感覺油然而生。牆上有很多圖畫,據說是一百多位藝術家的創作,如今叫「東城畫廊」。

柏林牆是水泥築成的,上面有半圓形的頂端,也是水泥的。牆並不是很高,兩米多一點。柏林牆,不僅在政治上很醜,建築也毫無美感可言,除了東柏林照原樣重建的「古跡」外,沒看到一個有美感的東柏林建築。東柏林政府的建築,大都帶紅瓦屋頂,單調、無聊!審美觀和創作力,本來就是意識形態的一部分吧

柏林牆有個特色,就是西柏林這面有很多塗塗畫畫,而東柏林那面則是一塵不染。這是由於東柏林那面,有許多憲兵特務在監視。自由,並不是一個很抽象的東西。

洪堡大學,以前叫柏林大學,以前叫菲特烈威廉大學。這所大學有過輝煌的歷史:費希特曾擔任過第一任校長;黑格爾在這裡教過書;有27位諾貝爾獎金獲得者,曾在這裡教學研究。最著名的當然是愛因斯坦。畢業生裡,則有海涅、馬克思、恩格斯。

洪堡大學的馬路對面是一個小廣場,如今叫貝貝爾廣場,過去叫歌劇廣場。1933510日,納粹份子就是在那裡燒毀圖書25000冊。近世紀以前,海涅評論當時的一次燒書的時候說,「燒書只是前奏,最後他們會燒人。」納粹後來的惡行,印證了詩人的預見。

夕陽下,看著小廣場,可以想像當時納粹人的吶喊、納粹人的不可一世。然而風平浪靜以後,他們的所做所為顯得荒唐絕倫。如今人們仍在閱讀當時被燒的托馬斯曼的小說,而那些小丑們的姓名,不到百年,早已被歷史忘得乾乾凈凈。

希特勒以前,柏林是世界文化科學中心。當時的大部分有價值的科學論文,都是用德文出版的。出了個希特勒,民族主義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結果很多有影響力的思想家、科學家都跑到了美國。如今,重要的學術文章大都是英文的。舉個小例子,紐約大學的數學系當時挖到一名德國大數學家科朗(Richard Courant),如今紐約大學數學系的應用數學部分在美國仍是排名第一。

一個社會,一個政府,若嫌人才太多,容不下能人,那樣的社會,不可能強大。

【曾賢文教基金會執行長】

參考資料:

到京都看櫻花

自高捷 光之穹頂 看決策模式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