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2月2日 星期三

從杜拜危機反省環境倫理

經濟評論110


林登秋/台中大肚(教授)中國時報2009.12.02摘要】這一波的全球金融海嘯,固然是杜拜破產的重要因素,也有人認為人事財務不夠透明是主因,但這些只是表面現象,不依自然節律運轉,人定勝天的傲慢是更深層的原因。


杜拜年降雨量只有25毫米,幾乎沒有農業生產,但用水量是全球飯店中最高的,遊客數量在2008年超過五百萬人,這數量驚人的外來遊客,是杜拜的經濟命脈。要支撐大批的遊客,就必需自外地輸入充足的水與食物,也就是說杜拜的發展,幾乎完全依賴來自外地的資源支撐,注定杜拜是一個極度脆弱的系統。


因為當一個地區的發展,不是依附在當地的自然條件下,那麼它就無可避免地高度受限於外來資源的穩定性,當外在環境不穩定時,這個系統必然遭遇極大的挑戰。即使沒有金融海嘯,如發生區域性乾旱、糧短缺等現象,這個依賴奢華揮霍支撐,與自然極不協調的樂園,也難以為繼。


 


海市蜃樓【摘要12.2.2009江春男 蘋果】杜拜神話的破滅,但它是一個寶貴的教訓。尤其對於過度依賴房地產的中國。中國房地產與金融業的緊密結合,中國經濟被房地產所綁架,這是很危險的趨勢。


中國學者黃衛平教授憂心忡忡地說,世界老大美國靠房地產拉動經濟的結局,是崩盤,世界老二日本也是崩盤,尤其當房地產和金融緊密結成金融衍生性工具時,不崩盤簡直就不是經濟。


杜拜神話,是極為成功的公關傑作,它是國際著名財經金融媒體,聯合瞎捧出來的,這也是杜拜給我們的教訓。但人生到處都有海市蜃樓,我們一樣崇拜偉人、英雄、明星、政客。


 


從杜拜危機 看國家治理與風險中國時報社論2009.12.02摘要】二○○八年下半年發生的全球金融海嘯,最引人矚目者,除歐美大型金融機構垮台外,就屬冰島、愛爾蘭及今日的杜拜這三個一度被視為「經濟發展典範」的國家,財政與經濟先後陷入崩潰邊緣。


人口只有五、六百萬的愛爾蘭,以農業為主,多年的貿易保護,讓愛爾蘭經濟衰弱;90年代之前,人均GDP(國內生產毛額)只有歐盟平均數的七成不到。但之後以低稅率、低價勞力成本、良好的地理位置,愛爾蘭快速成長。在進入廿一世紀前,愛爾蘭就成了世界第一的軟體出口國,人均GDP超越歐盟平均數之上,人均淨資產甚至成為全球第二名的富裕國家。


但繁榮後,吸引的大批外資有不少就流入房地產,愛爾蘭每年每千人平均增加廿棟新屋,是歐盟平均數四倍,但建築成本卻也在十年中增五倍。當金融風暴來襲時,這個經濟中七成仰賴出口、又有嚴重房地產泡沫的國家,立刻陷入危機失業率達二位數、GDP大減一成、房屋建設驟減五成。


冰島也有同樣的故事,十年前,這個以漁業為主、人口只有三十萬的國家,確立「快速發展金融業」的國家方針,使冰島的股市主力變成銀行系統,金融業在經濟中的比重高居全球首位。而這波「新金融中心」的榮景,卻是靠「騙局」撐起


企業與個人不斷借錢進行投資與消費,以高利吸引鄰國資金進入,資金浪潮再推高經濟;然後再繼續借錢支應過去貸款的利息。海嘯一來,舉國崩潰,GDP只有140億歐元,政府接管的四大銀行債務卻超過千億歐元


杜拜,近十年希望成為中東的金融、觀光中心。強大的企圖心就此向全球吸金。如九百億美元打造新市鎮、六百億蓋主題樂園,還有全球聞名的世界最高樓杜拜塔、海港大樓、棕櫚人造島、帆船飯店、註定沒啥人搭的捷運。全球景氣好、資金充裕時,杜拜猶可撐出場面,一旦反轉,就陷入危機,泰半大型建設都面臨停擺命運。


分析這三國的崛起與沉淪,值得取法者,主要是這三國政府都在國家經濟仍低盪之際,以強而有力的政府施政、法令規章、稅制配合,乃至實際的資源與資金投入,劍及履及的付諸實施


以印尼為例,1998年亞洲金融風暴後,因內部政局貪腐成性、政府缺乏治理能力,讓經濟難以復原。但在蘇西洛當選總統後,反腐倡廉取得成果,經濟步入正常復甦軌道。近年更趁著原物料風潮,讓印尼的潛力為全球所注意,外資回流,創造出亮麗的經濟成果。國家治理優劣,對經濟體之影響,由此可見一斑。


但這三國的繁華,終而在海嘯中崩潰,主因應該是缺乏風險意識,為了追求成長,犧牲穩健,靠太多熱錢、外資撐起榮景;太快把政府對金融市場該負的監管責任拋棄。為求快,把「經濟奇蹟」建立在信用過度膨脹、銀行甚至整個國家的「以短支長」上,基礎虛浮。四小龍累積數十年的成果,他們卻想在短短十年內複製。


對台灣而言,國內金融業的開放與自由程度較有限,因此從亞洲金融風暴到這次全球金融海嘯中,金融業受傷相對較輕;但,十多年來,政府治理行政效率低落、政策延續性不佳、到貪汙指數仍高等「國家治理」問題一直存在。


李鈞震:


1、 為什麼新加坡的行政效率高?從蔣經國時代到現在,新加坡的行政效率一直比台灣好,主因是「政治權貴與公務員」的知識水準不同,台灣在這一方面確實太差了。


2、 40年中,台灣政府行政效率最好的時候,其實是扁政府時代。雖然在國會中是少數,又是初次執政,總統個人身陷貪污風暴,但是整體公務員的行政效率比過去李登輝、目前馬英九要好,無法否認。當然,還不夠好。


3、 只要行政院各部會的行政效率,都通過國際ISO認證,行政效率自然好,貪污的問題也可以解決大半,政策延續性也會變好。但是,這必須是各部會首長要先有學問才行,被酬庸的政客是做不到的。


4、 自由經濟,必須建立在公平、法治、知識的社會基礎上。如果1社會大眾的知識水準不夠、2法令不齊不公、3社會福利措施不足、4立法與行政沒效率,在這種情況下,自由開放的市場必定導致1貧富差距拉大、2資訊不對稱、3熱錢炒作、4貪污腐化、5資產泡沫,等等「市場失靈」的狀況。


5、 扁政府時期,金融業無法全球化、自由化,主因就是台灣1社會大眾的知識水準不夠、2法令不齊不公、3立法與行政沒效率。台灣還沒有準備好,因此千萬不能過度開放市場,所以扁政府延緩全面開放的速度,這樣的政策是對的,才使得全球金融海嘯中,台灣金融業受傷相對較輕。


6、 冰島、愛爾蘭、杜拜、美國失敗的主因也是一樣,1社會大眾的知識水準不夠、2法令不齊不公、3盲目過度的開放市場,導致熱錢湧入,破壞了穩健的市場體系,也養成國民投機取巧的社會風氣。


7、 政府會缺乏風險意識、犧牲穩健,靠太多熱錢、外資撐起榮景、沒有行政效率、監管能力不足,主因都是官員的專業知識水準不足。中國市場失靈的風險,比台灣更高,新加坡相對較低。


8、 一時的風暴,每個國家都會遇到,但是復甦的速度取決於國民的知識素質高低,平均國民知識素質高的國家,所累積的人均GDP(國內生產毛額)才是真正的實力,不是膨風。所以,馬政府的對中國開放政策,最大的失敗點沒有先「擴大台灣的教育投資、提升人才素質」。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