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2月17日 星期四

孟格爾的邊際主義(二)

海耶克啟迪11

1.       人們做每一種計畫,其目標會受到許多因素的影響,這理想的目標可以說是人們預期未來將會獲得利益的「信仰」,而這信仰,有可能是錯的。

2.       「交易成本」是存在的,當商品被帶進市場,它們是分批販賣的;交易「價格」通常是經由討價還價的「過程」來決定,孟格爾稱為「價格戰」(Preiskampf , price conflict)

3.       沒有一個真實世界的經濟現象,可以輕易地套進數學模型。

4、 就像 艾瑞克 斯特萊斯勒 Erich Streissler 說的:「孟格爾確實已經把他在現實世界發現的各種交易現象統合起來,發展出各種觀點,就是這些觀點讓「邊際」計算的應用,變得困難而模糊。」

5.       這個觀察也成為 艾瑞克 斯特萊斯勒 Erich Streissler 評價的基礎「孟格爾是特別了不起的,因為在他創造「邊際主義」的同時,超越了邊際主義。」

6.       後來,孟格爾以「主體論(注)subjectivist」那把雙面刃,堅守這個鮮明的立場。主體價格理論,信任邊際效用遞減的觀點,直接點出邊際主義,遠離古典價格理論;這方面孟格爾和其他邊際主義者有許多共通處。(注:主體,有主觀的意思。)

7.       但是,嚴格來說,主體主義也點出知識、時間、人們的感覺看法,和個人做決定犯錯的可能性,並且提出以上所有因素,使得純粹應用邊際主義者的計算,會造成種種問題。

8.       孟格爾跟其他邊際主義者的差距,並不是因為他不太會數學。另外有一些證據顯示,他自己把「邊際主義」當成他最不重要的貢獻。

9.       在經濟學原理這本書之後的其他著作,孟格爾很少觸及邊際理論。確實,就像考德爾Kauder「孟格爾私下修訂的版本,把邊際效用表劃掉了。1870年代他為皇儲教授經濟學的時候,幾乎沒有提到邊際主義。這種情況到1880年代都沒有改變。

10.       雖然這段期間,外界愈來愈把奧地利學派視為邊際主義學派,這主要歸功於龐巴衛克Bohm-Bawerk威澤 Wiser,孟格爾對奧地利學派跟隨者威澤等人的經濟學貢獻的各種評論文章,也全都不強調邊際效用的重要性。事實上,他從不把自己定位為這個奧地利學派傳統的一部分。」

11.   還有一點必須提到,孟格一直沒有讓《經濟學原理》再版。這本書很快就賣完了,在1880年代之前,孟格爾的書已經賣得差不多了,但是孟格爾卻堅持不要再版或翻譯。顯然,他一直在修訂那本書,他想解決原版書中的某些問題。他花的時間非常地長,一直到1889年才完成第二版的序言,但是終其一生都沒有發行新版的《經濟學原理》。

12.   孟格爾是不是有想過要把邊際原則當成他最重要的貢獻?或是有沒有想到他自己是邊際主義學派的創始人?他的行為令人無法理解。

13.   不論孟格爾的想法如何,後來威澤、龐巴威克和一群其他奧地利學派學者,在輝煌的數十年中,確實把奧地利學派轉為堅定的邊際主義學派。就像,斯特萊斯勒 Streissler的註解:「他的弟子們愈遠離他,就變得愈來愈邊際主義。」(翻譯編寫Bruce Caldwell《海耶克的挑戰 Hayek’s Challenge》)

李鈞震:

1.       孟格爾應該認為,「邊際效用」這個觀念實在是一個非常普通的常識,沒什麼好大驚小怪;但是其他的經濟學者卻認為這個觀念是一個天大的寶藏。

2.       孟格爾認為,經濟學者應該多花時間觀察社會的結構,想辦法改善社會弱勢者的生活困境,讓社會趨於公平與正義,這一方面的關注比較重要。「邊際效用」實在是小兒科。

3.       「邊際效用」的觀念,如果弄得清楚,那麼對於廠商就很大的經濟價值,可以幫助廠商做好生產數量的預估,避免盲目地生產,而破壞市場行情。但是孟格爾他注意的是,要從更長遠的歷史角度來觀察經濟與社會的發展,以及交互的影響,一定要避免發生長時間的不景氣

4.       孟格爾的觀點,才是真正總體經濟學的核心,一定要關注社會各階層的生活狀況,一定要讓社會的弱勢族群,有生存與發展的機會。總體經濟如果只是在計算GDP等數字上的追求,這樣的經濟學對世界的貢獻不大。

5.       經濟學家以「效用」來表達個人在消費產生的滿足感;追求最大滿足感,也就是最大效用。

6.       如果你有100元,你會怎麼花?當然是用來買自己最需要、最喜歡的東西,把這100元發揮到最能滿足自己欲望的程度,就是追求「最大效用」。

7.       人們追求「最大效用」的目的雖然相同,但追求的內容卻因人而異。效用與消費者的主觀觀念、個人偏好、習性有關。

8.       「總效用」是指消費某項商品所帶來的總滿足程度,「邊際效用」則是指對該項商品每增加一次的消費量,所多增加出來的效用。

9.       當我們的肚子已經很撐的時候,再吃東西下去,就會感覺到痛苦,這個時候「食物」的邊際效用就是負的,這就是「邊際效用遞減法則」。

10.   人類對特定物品的慾望,就像肚子的容量有一定的限度,通常我們會先選擇比較能滿足自己、效用比較高的商品。

11.   商品的價值,取決於它給消費者所帶來的慾望滿足大小而定。

12.   絕大多數的經濟學者,都先假設人類是有慾望的,經濟的發展就是要滿足人類的慾望。但是慾望有很多種,有物質上的慾望滿足,與精神上的滿足。

13.   為了滿足物質上的慾望,人類必須不斷地刺激消費、不斷地生產、過度消費、過度地破壞自然生態,長久而言,導致「市場失靈」。

14.   但是經濟活動如果是用來滿足精神上的欲望,那就不同,精神上欲望的滿足沒有底線,愈滿足愈覺得人生豐富,而不像物質慾望會產生空虛感。所以個人教育的投資,產生的效用是終生的效用遞增

15.   一個國家如果擴大教育投資,讓人民在知識、藝術、體育等文化上面獲得訓練,在這樣的過程當中,開創了運動產業、音樂產業、文化藝術產業,不單可以提供大量的人力以降低失業率,同時它的產值不下於電子、石化產業。

16.   發展文化藝術產業,它不會造成污染,同時可以減輕社會壓力,促進文化交流,開闊人心與視野,厚植學術發展基礎。所以政府擴大教育投資,對國家生產力的效用是不斷的遞增。

17.   問題是世界上的政客,絕大部分不好學,他也害怕別人好學,所有的政客都不希望競爭對手多讀書、具備文化素養,所以都不喜歡擴大教育投資。

18.   凡是會造成工業污染、破壞自然環境的產業,都可以稱之為「邪惡產業」,它對地球的貢獻效用急速的遞減,甚至產生的「社會成本」超過經濟成長率;相對來講,賭博還比較不邪惡。大部分的政客都喜歡邪惡產業,不喜歡文化藝術產業。

19.   政治,也是一種效用遞減的邪惡產業。爛政客,屬於黑心商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