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2月21日 星期一

司徒文處長沒說的事

【摘要12.21.2009朱政騏 蘋果】美國在台協會處長司徒文先生投書媒體,試圖澄清國人對美國牛肉的疑慮。司徒處長比衛生署長楊志良「進步」多了,他已為自己荒腔走板的「機車論」公開道歉,並且願意以科學證據為基礎公開說明。

反觀楊署長一路民粹到底,從切腹、要國人吃嫩牛(30月齡以下)就不要挑肥揀瘦、吃美牛比過馬路還安全,並不斷謊稱「不吃就沒事」,還惺惺作態的說要對愛吃美國帶骨牛肉、內臟和絞肉的民眾道歉。

我覺得有必要做一些補充說明,讓國人在「堅實的科學基礎」上,更完整的認識美國牛肉,「讓大家對於自身吃的食品做出明智、確信的決定」。司徒處長說:「目前從未出現因食用美國牛肉而在人身上發生所謂『狂牛病』的確定病例。」

首先,「人」當然不會得狂「牛」病(BSE),而是新庫賈氏症(vCJD)在牛身上才叫狂牛病,在人身上當然不會有所謂「狂牛病」,就像「口蹄疫」不會發生在人身上,只有「手口足症」才會。司徒代表只是筆誤,不像楊署長曾以「美國沒有『人』得過狂牛病」辯稱「美國不曾是狂牛病疫區」。司徒代表這段話的另一重點是:沒有因「食用」美牛而得到新庫賈氏症的「確定病例」

科學上確實尚無法百分之百證明,吃患有狂牛病的牛肉,會造成「新庫賈氏症」,同樣的,科學也還無法證明吃基因改造食品會造成人體傷害,但是為什麼許多國家對基改食品持保留態度?

人類面對當下科學無法確知的事,要抱持什麼態度,這是可以溝通的,不過開放美牛究竟換到什麼?台灣民眾至今仍不清楚,如何去評估自己要不要承擔這個風險?

新庫賈氏症不只有「吃」的傳染途徑,目前科學上確定有因外科手術而得病者,至於輸血、器官捐贈、捐精、捐卵、捐乳等行為,則被英國政府視為高風險。儘管美國宣稱自己的狂牛病已獲得控制,不過美國對牛隻的管理非常寬鬆,不但沒有牛籍管理,連狂牛病的病例都是「自主管理」,由業者自己主動回報,這種情況下的「低發生率」您相信嗎?

此外,死於新庫賈氏症的美國人,可能也不在少數,同樣由普利昂蛋白異常致病的阿茲海默症患者1990年代開始暴增,科學家認為至少有3%到13%的病例其實是「新庫賈氏症」。

司徒處長還有一項含糊的宣稱,即「OIE(世界動物衛生組織)支持美國牛肉和牛肉產品的安全絕無問題。」精確的說,OIE針對狂牛病的區分並非「疫區」和「非疫區」,而是分為「風險未知區」、「風險已控制區」和「風險可忽略區」,美國屬於「風險已控制區」,所以美國牛肉在一定的屠宰處理程序之下,允許貿易。

可是,美國是所有「風險已控制地區」對牛肉產品管理最鬆散的,遠比不上日本與加拿大。記憶猶新,美國有2人因為吃牛絞肉漢堡而感染大腸桿菌死亡,這樣子說「美國牛肉和牛肉產品的安全絕無問題」,真的太過含糊誇張。希望國人不要只看出口國AIT網站上提供的資訊,多方涉獵尋找資料,才能為自己及下一代的健康把關。 【作者為「吃牛糞台大博士」、台灣大學社會學研究所博士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