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2月13日 星期日

原生生物界(真核細胞) The protistan Kingdom

生物學的歷史85


1.       大約20億年前,地球上唯一活著的有機體就是單細胞的原核生物(沒有細胞核)。大約18億年前,演化出第一批真核有機體,稱為原生生物


2.       它們是單細胞的、獨立群聚的真核有機體,雖然其中有些是多細胞生物,但是這些多細胞的真核有機體組織,分化得很少(例如,像植物的多細胞海藻,沒有特化的器官組織)。


3.       雖然有些原生生物族群很像動物,有些像植物,還有一些像真菌,不論他們是不是單細胞、群聚、或雙細胞,它們都許多共同的特徵:是真核的、缺少組織分化的(沒有特化的組織或器官)。


4.       雖然我們應該把原生生物按照演化要點分為三部分:動物、植物、真菌,但是這些分類從許多方面來看都是人為的(暫時這樣定義)。


5.       像動物的原生生物:原生動物類protozoa。一般都會說,原生生物是單細胞,但是一個原生單細胞生物的活動模式,就像是一個完整的有機體。除了沒有分化出組織器官,它們擁有跟器官一樣的胞器


6.       我們必須認知,原生生物的複雜度,遠超過多細胞有機體的一個單細胞,是一種超級細胞acellular有機體,意思就是,有機體的身體結構跟一般的單細胞不一樣。


7.       各種棲息地都存在原生生物,包括海洋、淡水、土壤、或其他有機體的身上,事實上,只要是潮濕有水氣的地方就有原生生物。他們是異營的heterotrophic(無法自行合成能量;自營生物,指的是像植物這類能行光合作用的生物),他們消化吸收小食物顆粒或細胞。


8.       大部分的原生生物是獨立活動的free-living,但是有些是共生的commensalistic互利共生的mutualistic寄生的parasitic


9.       原生生物通常用「液泡vacuoles」消化吸收食物顆粒。他們沒有特別的器官來做氣體交換,就用細胞膜當作交換氣體的介面。


10.   許多種原生生物都有「收縮液泡contractile vacuole」,主要功能是排除多餘水分;部分含氮廢氣也可透過收縮液泡排出,但是大部分的含氮氣體,例如氨,是利用擴散作用從細胞排出去。


11.   原生生物的活動,是靠偽足纖毛、鞭毛。繁殖後代方式有時是有性生殖,有時是無性生殖


12.   原生生物可分為二大族群:動質體門Kinetoplastida纖毛蟲門Ciliata。它們有機體的結構非常相似,但是應該不是近親;目前這二個族群的關係還不是非常清楚。(翻譯改寫Carol H. McFadden, William T. Keeton的《Biology-An Exploration of Life生物學》)


徐弘毅:


1.       生物的歸類要達到二個目的,瞭解它的歷史,預測它的未來


2.       各種原生生物,被歸為同一類,是因為它們彼此的親屬關係最密切,它們有共同的祖先,都是從原核細胞(細菌、古細菌等)演化而來的。


3.       原生生物(真核細胞)與祖先「原核細胞」最大的差異是,演化出細胞核膜,這代表它們的基因受到更多的保護,細胞內各種器官的分工更細膩,生存能力更強。


4.       原生生物,依據族群彼此的差異性,又分為三類:像動物、像真菌、像植物。從這三類可以推測它們的未來,或高等生物的過去歷史。


5.       例如,像植物的藻類與高等植物都有葉綠素,我們就依此推論,某些藻類後來演化成高等植物,目前的藻類可能仍持續往高等植物的方向演化,或目前的高等植物是從藻類演化而來。


6.       另外,我們也可以從原生生物彼此會互利共生的生態,推測高等植物的葉綠體很可能就是在過去演化史中,某些原生生物互利共生而來。


7.       細胞膜當作交換氣體的介面,也是許多高等動物特化出來的呼吸器官的特徵。


8.       《明儒學案》薛瑄,山西省河津縣人。薛瑄奮發追求大道,精思力行,隨時與經書上的道理相互印證,一有不明白的疑難,常常整夜都睡不著覺。


9.       薛瑄為學,注重苦學力行,將文章詞藻放在次要地位,曾經親手抄錄「性理大全」一書而通霄不眠,遇有心得就記載下來


10.   那時,公卿大臣見到宦官王振都要跪拜行禮,只有薛瑄獨自站著拱手為禮。王振心中非常氣忿,故意買通了小人,設計陷薛瑄入罪,關在獄中,準備處以死刑。薛瑄雖然無辜遭受大難,可是在獄中卻照樣讀書,如平常在家一樣


11.   《讀書錄》:宇宙之間,日月運行,四季變化,終久不息;我們人活著追求生命,也應當終身學習大自然的運行變化,自強不息,只要心中有片刻懈怠的念頭,就是一種墮落。人心有一息之怠,便與天地之化不相似


12.   人的內心是時時刻刻都在活躍著的,而它思念的如果不是合於天理的理性事物,就一定會淪於自私的打算,而不可能既不屬於天理也不屬於自私,而在那裏中立著。


13.   凡是聖賢們所著作的書籍上,所記載著的道理,都只是一種學說罷了,至於天地間萬事萬物中所實際包涵著的,都是那些道理的所在,聖人們只是憑著他們的智慧,體會出萬事萬物中的道理,將它們用語言文字記載留傳下來,好讓我們後人容易知曉明白


14.   一種道理的學說,就一定有表現這種道理的實際事物,我們求學的人,一定要有能力透過這些語言文字的表面,看到它們背後的真實才行


15.   當我們有機會要教導別人的時候,一定要看對方的程度如何?所說的道理比對方已經了解的高一到二個層次,對他最有幫助,如果一下子說的道理層次太高,對方現有的程度,根本無法理解,就好像小孩子還不會走,就要他學跑一樣,將使得對方失去依據,而不知所措了。教人言理太高,使人無可依據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