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2月10日 星期四

細菌的抗藥性

生物學的歷史84

1.       微生物會造成好幾種疾病症狀。有些疾病是因為微生物的數量太龐大,帶給宿主身體組織很大的負擔,以致於干擾宿主身體的正常機能;另外一些疾病是微生物數量太大,摧毀了宿主的細胞與組織;還有些疾病是因為真細菌製造有毒物質,稱為「毒素toxins」。

2.       細菌製造的毒素,有可能是「外毒素exotoxins,這是由的細菌釋放到宿主組織的毒素,例如,白喉破傷風;或者是「內毒素endotoxins」,這些毒素儲存在細菌細胞裡面,只有在細菌死亡或分解的時候,才會把毒素釋放到宿主身上。

3.       「細菌」會逐漸對「抗生素」產生「抗藥性」。我們知道「抗生素」能干擾「微生物」的某些生理活動。因為「真細菌」是「原核細胞」,與我們身上的「真核細胞」不同:許多「抗生素」能夠抑制「真細菌」的活動,而不傷害到病人身上的真核細菌。

4.       然而,微生物也可能通過自然天擇篩選,而對「抗生素」產生抗藥性:真細菌身上若有某些基因,可製造不怕抗生素的「酵素」,那麼這種細菌暴露抗生素之下,就擁有天擇優勢,不但會存活,還會大量繁殖。

5.       因為就是那些不怕抗生素的細菌物種,通過考驗,活下來繁衍後代,因此它們所生的後代細菌都有抗藥性的特徵。

6.       細菌的抗藥性已經變成嚴重的問題了。舉例來說,1950年代的淋病,只要用10單位的盤尼西林就可以治療好,到了近代,劑量變成需要數百萬單位,並且出現對盤尼西林有完全抗藥性的淋病細菌。

7.       為什麼抗藥性的問題這麼嚴重?其中一個原因是,數年來抗生素被濫用得太厲害。抗生素藥物被用來治療各種疾病,從一般的感冒到流行性感冒,而這些疾病是病毒所引起的,抗生素其實沒有用。

8.       另外一個抗生素的主要用途在家畜的生產。美國製造的抗生素,有一半被拿去餵動物吃,特別是肉牛、豬和家禽。動物們吃了添加抗生素的食物會長得比較快,這讓抗生素添加物變得很有經濟價值。

9.       很不幸地,大量使用抗生素,讓動物身上的細菌,演化出對抗生素的抗藥性,而這種失衡直接報應到人類身上。

10.   讓問題更惡化的是,細菌的抗藥性基因在細菌的「染色體」或「質體plasmids」上。特別是在質體上的基因,能透過細菌之間的「接合conjugation」,傳遞抗藥性基因,結果,很快地許多細菌都染上了抗藥性。

11.   舉例來說,根據統計,住在我們腸道的正常細菌,大約有一半革蘭氏陰性細菌,對一種或一種以上的抗生素有抗藥性。所以,過度使用抗生素,伴隨而來的細菌抗藥性,已經造成我們未來的重大健康危機。(翻譯改寫Carol H. McFadden, William T. Keeton的《Biology-An Exploration of Life生物學》)

徐弘毅:

1.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

2.       細菌的抗藥性,是人類濫用抗生素「人擇」的結果。

3.       造成細菌抗藥性的第一個原因是,人類對各種疾病濫用抗生素,使得入侵人體的細菌,具備對抗「抗生素」的基因,成為生存下去的天擇條件;

4.       少數擁有對抗「抗生素」基因的細菌,因為具備天擇優勢,而大量繁衍,取代了沒有對抗「抗生素」基因的細菌,物種之間的競爭,加速消滅無法對抗「抗生素」基因的細菌,產生更多抗藥性細菌。

5.       第二個加速細菌抗藥性的原因來自於食物鏈。人類對家畜大量使用抗生素,然後再吃掉這些家畜,使得抗生素透過食物鏈累積在人體內。

6.       人類身體充滿抗生素,對抗「抗生素」成為細菌在人體內生存的基本天擇條件,於是同樣的歷史再次上演,只有具備對抗「抗生素」基因的細菌才能生存下去,而物種競爭的結果,又加速淘汰無力對抗「抗生素」基因的細菌,最後絕大部分的細菌都是有抗藥性的。

7.       第三個加速細菌抗藥效性的原因是,細菌本身是原始生物,跟高等生物必須透過繁衍後代才能使基因突變不同,細菌在沒有繁衍後代的情況下,還會用「接合」的方式,彼此交換基因,使得抗藥性基因擴散,產生更多抗藥性細菌。

8.       這場大戰最後的結果,抗生素完全被細菌的抗藥性基因打敗,就像恐龍被哺乳類動物打敗一樣,人類再也不能倚賴抗生素來對抗致病的細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