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0.13.2009鄧鴻源 蘋果】華裔學者「光纖之父」高錕,和美國科學家鮑約及史密斯,分別以光纖和電荷耦合元件(charge-coupled device,CCD)研究,六日獲頒諾貝爾物理學獎。高錕是歷來第六位獲諾貝爾物理學獎的華裔科學家。
人類文明,總是建立在基礎科學的研究上,如果沒有牛頓的力學研究,就沒有今日的太空科技;如果沒有法拉第對電磁的研究,就沒有今日的發電機與電動機;如果沒有馬克斯威的理論研究,就沒有日後的電報與無線電通訊;如果沒有愛因斯坦的相對論與光電效應理論,就沒有今日的核能與光電科技;如果沒有普蘭克的量子假說,及後來許多致力於量子力學的科學家,就沒有半導體科技。
同理,如果1966年,如果沒有高錕大膽提出以玻璃取代銅線傳輸訊號的可行性,如今就沒有手機通訊、國際電話、有線電視與網際網路等。如果沒有鮑約及史密斯對電荷耦合元件(CCD)的研究,就沒有今日的數位相機,能將鮮活影像轉為可永久儲存之數位訊號,取代傳統照相機的底片感光方式。
其他致力於光電科技的華裔科學家,有1997年諾貝爾物理獎得主朱隸文博士,他發展出以雷射光冷卻減速及捕捉原子的方法獲獎;中央研究院前院長李遠哲,則以雷射化學獲諾貝爾獎。而全球第一個做出薄膜液晶顯示器(TFT-LCD)的羅方禎;光學儲存權威的謝漢萍;發明液晶顯示器(LCD)的吳逸蔚,以及入選為美國雷射光電學會大會的全球光纖通訊權威尉應時,也都是其中佼佼者。
由於這些科學家孜孜不倦的研究與發明,所以現在才能享受現代科技所提供的各種便利,因此我們要飲水思源,要懂得感恩,更要善用這些科技,替社會大眾創造更多的幸福;而政府也要大力投資基礎科學的研究,培養更多人才以為國爭光。可惜,我們的教育政策與方式始終一成不變,投資的教育成本值得檢討。
愛因斯坦曾說:「想像力比知識重要。」後來他又進一步說:「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因為解決問題也許僅是一個數學上或實驗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問題或新的可能性,從新的角度去看舊的問題,都需要有創造性的想像力,而且標誌著科學的真正進步。」
可見是否能高瞻遠矚,憑想像力提出前人所未見之問題,遠比解決問題重要。遺憾的是,許多國內科學工作者總是一窩蜂跟著別人後面走,很少人能特立獨行提出新理論,如此欲產生純粹由本國培養的諾貝爾獎得主,實在不容易。
萬丈高樓從地基開始,只有向下扎根,才能開花結果;基礎科學的研究與發展亦然,應該從小學就要開始培養科學人才,到大學才培養已經太慢了,然而近年來教育部的五年五百億預算,只投資在幾所著名大學,至於對中小學的投資,則是杯水車薪,實在令人感慨。【真理大學副教授、台灣大學物理學博士】
參考資料:
花拳繡腿 談什麼競爭力【摘要10.13.2009蘋果 段樵】在累計七年共1400個樣本作出量化分析後,發現決定競爭力大小的最重要因素,就是「人才」,或「人資本」類的項目。
特別是指在既定的都市經濟結構下,適用的人力資源的質與量,以及教育體系與教企合作的緊密程度與效果。由於上海近十年來努力由製造型都市向國際商業都市發展,不足之處多在前述「人才類」項目的評分上不如香港。加上「法制、行政開放度」此一大類的不足,令上海整體競爭力,雖力追仍未能超越香港。
香港培養出適合本身經濟結構所需人才的思維,其實只是反璞歸真:多大的頭,戴多大的帽子!表現在教育上的包括:強調教育的實用性與功能性。
香港人均GDP超過三萬美元,政府預算充裕。政府最大的支出項目是教育,約佔兩成,因而公立大、中、小學教師收入較佳。不但保證師資素質,大學也聘用了大量的外籍教授,形成國際化教學氛圍。加上教師薪金,與研究著作壓力成正比增長,乃令港大、中大這兩間具歷史的學校,一早即廁身世界百大之列,這一切都是「看菜吃飯」逐漸形成的。
香港大學收學生,理論上有多種管道,但主要仍取決於中學會考與高級會考成績,中大商學院今年全院共收710多名學生,其中700名即由前述兩個筆試成績決定。原因是,大學普遍認為,在今日誘惑甚多的情況下,適度逼年輕一代集中注意力在基本功:中、英、數、理化等科目上是極端重要的。
畢竟香港一千平方公里的土地,要養活七百萬人口,香港的高等教育還是要重視其功能性及實用性,而不能一味追求其理想性。香港年輕人若不能具備比同齡美國人、歐洲人、大陸人更好的謀生本領,在這個全球化競爭的世代中,只有日趨下游的份。
至於有音樂、美術、體育、國際體驗等多元化才藝與視野的表現等的年輕人,不但已豐富了他們自己的人生,也常在求偶、求職、升遷、創業中有著較佳的立足點,實在沒有必要在擠進大學窄門時再予以優惠,激起M型社會中更多的疑慮。因此,中學科目仍是傳統的基礎核心科目等,力求不可「備多力分」。而且由小學到中學的課程,作11年整體的規劃,因為上課日程有限,教材的重複是學生生命與社會資源最大的浪費。
請台灣教育當局捫心自問:
一、在今日全球化競爭的環境下,我們下一代的就業環境會不會更艱辛,更需刻苦耐勞、腳踏實地才能養家活口?
二、台灣經濟的持續發展有著怎樣的前景?或者,我們未來的策略性產業是什麼?電子、資訊、環保、生醫之外,金融、貿易、休閒,我們的教育體系準備好了嗎?人才供應的硬、軟件配套形成了嗎?
三、我們在強調教育的理想性,追求多元化科目的教學與減輕學生課業負擔的思維下,是否忽略了教育功能性與實用性這個面向,輕視了學生基本功的鍛鍊?
請別讓花拳繡腿壞了國家競爭力!【香港中文大學決策科學與企業經濟學系客座教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